2018年,市慈善总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下,坚持慈善宗旨,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经济新常态下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路子、新办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全年善款总收入3750.69万元,支出救助金2425.0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万多人次。我市慈善工作的做法先后在省和南通市慈善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做了介绍,慈善总会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一、创新慈善宣传机制,积极营造全民慈善氛围
1、完善慈善宣传平台。2018年,慈善总会与主流媒体、网络、内刊、慈善文工团等共同搭建互联互通立体化的慈善宣传平台,放大慈善正能量。一是保持与主流媒体的密切合作,在海安电视台、《海安日报》常年开设《慈善之光》专栏,对慈善活动、慈善典型人物进行报道宣传。二是与市福彩中心、市新闻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福彩杯•慈善之光”征文活动。共收到各类体裁征文120多篇,10月份邀请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单位的专家和资深新闻工作者对征文进行了评选,年底征文集汇编成册,市委副书记、市长于立忠 为征文集作序。三是办好《海安慈善》内刊和海安慈善网。针对慈善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编发带有指导性、典型性和知识性的稿件,《海安慈善》全年出刊6期,用稿160多篇。海安慈善网及时发布信息,更换资讯,点击量达75万多人次。我们还投入80多万元,在慈善文化广场设立公益广告屏,向公众公布资金募集使用情况,宣传慈善知识和慈善典型。四是办好慈善文工团。围绕“5•12”海安慈善日、“9•5”中华慈善日,编排慈善节目15个,到村组社区演出20多场次。
2、开展评优和培训。总会与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信息中心对基层慈善组织和慈善通讯员进行评优活动,评选海安高新区等10家单位为慈善宣传先进集体,张贵才等15名个人为优秀慈善通讯员。4月份,召开了慈善宣传工作会议,会同市委宣传部下发了慈善宣传工作意见,表彰了慈善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聘请资深媒体工作者对慈善通讯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市慈善通讯员在市以上媒体用稿450多篇,其中国家级32篇。
3、组织开展二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2018年是市慈善总会成立20周年,在市人大、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了系列活动。一是会同市人大对《慈善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4月份,市人大抽查了李堡、城东两个镇和民政、住建、商务等5个部门以及苏中集团等企业,听取了汇报,召开了座谈会,形成了执法检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对专项执法检查情况进行了审议。二是组织了建会20周年征文。总会与《海安日报》共同组织了“慈善20年”特别征文活动,对20年来海安慈善的大事亮点进行了系统的展示,海安慈善网、南通慈善网为此专门开设了栏目。三是组织拍摄了《点亮生命》专题片。总会聘请文化广电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全市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进行了采访,编写了纪实性《点亮生命》剧本,进行拍摄制作,市委书记顾国标、市长于立忠接受了采访,经过反复修改,制成专题片《点亮生命》。9月5日在全市慈善大会上进行了播放,并在电视台播放,在全市上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四是召开全市慈善大会。经过认真的准备,市委市政府在中华慈善日期间召开了全市慈善大会,会议由副书记张亚曦主持,市长于立忠做了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我市慈善工作20年来基本经验,充分肯定了慈善工作在扶贫济困、建设和谐海安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彰了63个慈善工作先进集体,61名慈善工作先进个人和15个慈善项目,海安慈善大会的召开,把海安慈善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二、强化善款募集力度,努力增加慈善基金总量
2018年,全年善款总收入3750.69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一日捐”募款338.43万元,村居慈善工作站募款1257.56万元,企业捐款458.84万元,冠名基金198.43万元,定向捐款57.57万元,资金增值收益1384.55万元。
1、发挥“5•12”海安慈善日平台效应,抓好机关事业人员“一日捐”。一是召开慈善日活动组委会会议。4月20日,市委副书记张亚曦牵头召开组委会,对慈善日活动进行了部署。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副市长丁兴育主持会议。二是高新区牵头主办慈善日活动现场推进会。5月7日,市委、市政府在高新区举办慈善日活动推进会,张亚曦副书记做动员报告,高新区组织现场举牌募捐,为全市机关、区镇放样。三是市级机关党工委专题部署安排机关干部事业人员募捐工作,市、区镇机关事业单位统一行动,集中募捐,仅用一周时间,募集善款338万多元,其中区镇37.16万元。
2、开展评星创佳活动,扎实推进村居“互助”募捐。一是明确村居互助募捐与慈善日活动同步开展,5•12海安慈善日活动期间,村居民与机关事业单位同步动员部署,同步募集善款。二是鼓励村居将慈善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我们会同市委农办,将村居慈善日活动纳入文明区镇考核内容,引导鼓励村居将慈善募捐列入村规民约。三是在村居慈善工作站开展评星创佳活动,4月在村居党组织书记(慈善工作站长)培训班上,总会会同市委农办、市民政局表彰了十佳慈善工作站和十佳慈善工作者,总会对评星创佳活动进行了点评和部署。四是典型引路,善款募捐全覆盖,2018年,全市村居普遍开展了5•12募集善款活动,232个村居,共募集善款1257.56万元,有173个村达到五星级,占74.5%。
3、顺应经济发展势态,探索企业一日捐路径。2018年,由于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企业发展态势趋缓,经济效益下滑,总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抓了五件事:一是树立典型。由市委、市政府对7家明星企业、12家优秀企业进行了表彰。二是向全市企业发倡议书。9月份,苏中集团等19家企业向全市各企业单位发出了精准扶贫慈善一日捐倡议书,倡导企业家们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积极参加慈善一日捐,为和谐海安建设贡献力量。三是区分情况,分类募捐。从实际出发,既尊重企业量力而捐的选择,又激发企业社会责任感。在捐赠善款中,苏中集团捐献100万,联发集团、农商行等各捐赠60万,继续走在慈善捐赠的前列。四是冠名基金。建立东部家俱等冠名基金,资金总额198.43万元。
4、继续盘活存量基金,努力提高增值收益。在确保慈善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我们积极与市瑞海集团、城投公司联系,并争取市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将存量善款实施投资增值。2018年,总会善款投资收益1384.55万元。
三、优化慈善救助项目,提升慈善救助社会效益
1、合理安排,科学设置救助项目。我们重视救助项目的设置,年初,先后召开了镇村干部座谈会,分会秘书长座谈会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就慈善项目的选定,广泛征求意见,听取方方面面的反映,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方案,提交理事会讨论。全年实施助困、助学、助医、助老项目27个,其中总会实施8个,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实施19个,支出救助款2425.04万元,占上年度调整后善款收入2604.53万元的93.11%。救助项目既体现了传统的救助形式,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持续发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品牌项目救助。一是“千户阳光”。为了让困难群众过上了一个幸福快乐的节日,元旦、春节期间,购置慰问品1500份,每份一床被子、一床被套、一份节日大礼包,支出善款50多万元。1月22日,总会举行了“千户阳光”慰问品集中发放仪式,副市长丁兴育参加并讲话。二是“月月浓情”。对遭遇天灾人祸,遇到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及时解困救助,临时救助由区镇或相关部门申报,确认审批后救助款即时到位。为了帮助困难群众舒缓困难,总会还开辟了“慈善快车”,媒体记者一经发现需要救助的对象,通过“快车”直接送达救助。“月月浓情”全年共资助1500人,支出61,53万元。三是联手教育部门实施“园丁慰籍”项目。支出救助款14万元,救助因特殊事件陷入困难的教职工家庭。四是协同民政局实施“情系低保”项目。五是会同市妇联实施“贫困母亲”、“关爱监护缺失儿童”项目,支出救助款25万,用于资助全市贫困单身母亲和“生活无助、亲情失落、安全失保”儿童公益服务。六是联手市计生协会、红十字会实施“生育生怀”、“博爱送万家”项目,支出救助款25万元,用于资助全市贫困失独家庭和计生后遗症对象及人道主义救助。七是会同老区促进会实施“老区扶贫项目”,支出救助款60万元,用于资助老区扶贫开发工程。八是协同机关党工委、癌友协会、团市委、第三人民医院、老年体协等单位,实施“慈善关爱”、“爱心包裹”、“癌友之家”、“关爱精神病患者”、“关爱血友病患者”、“美丽夕阳”等项目,支出善款121万元,用于资助困难家庭癌症患者,为血友病患者、精神病人提供生活医疗救助等等。九是实施慈善义工项目,支持义工联、福缘大队、惠心社等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助老、助医等公益服务,支出救助款12万元。十是配合省、市总会实施儿童大病救助和情暖江海项目。这是省市慈善总会的品牌项目,2018年,我市有26名儿童进入救助程序,报支医疗费33.6万元。有160人获“情暖江海”项目资助,报支救助款16万元。
3、 精准救助,努力提升慈善救助的社会效应。2018年是全市扶贫攻坚的关键年份,我们积极融入市精准扶贫的大局,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百户爱心助困”。瞄准生活最困难、遭遇最不幸、社会最同情的家庭,经个人申请、社会初审、总会审查、媒体公示等程序,对全市219户特困家庭给予每户1万元的救助。1月22日举行了助困金集中发放的仪式,共发放救助金219万元。市委副书记张亚曦、人大副主任储开泉、政府副市长丁兴育、政协副主席周于红及民政局负责人等领导参加了发放仪式。二是“情暖学子”。情暖学子瞄准的是困难家庭的学生,2018年,我们再次调高了救助标准,初中生由每人每年1000元增加到2000元,高中生由每人每年2000元增加到3000元,大学生、 研究生由每人每年3000元增加到4000元。全市共有620名学生受到救助,发放救助款158.3万元,8月20日举行了救助款发放仪式,市长于立忠参加并讲话。三是“阳光之肾”。2018年对尿毒症患者的救助,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范围,救助对象从低保家庭患者扩大到低保边缘家庭、建档立卡家庭,救助标准每人每年5000元,全年569人受助,下发救助款284.5万元。总会精准救助、精准扶贫项目得到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百户助困”、“阳光之肾”获第二届海安慈善奖,受到市政府表彰。
4、分层救助,打造立体慈善救助体系。我们在认真抓好市慈善总会项目救助、区镇分会临时救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村居慈善工作站的救助。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救助办法。根据总会《关于村居慈善工作站实施慈善救助的指导意见》,村居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修改和充实了救助办法。二是坚持了救助程序。村居救助坚持个人申报、两委会审核、救助对象和金额公示、群众监督、打卡发放的程序。三是抓实了年终救助。村居救助一般都在年终组织实施,2018年,村居慈善救助共发放救助款882万元,受助群众1.8万多人次,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和信访举报,高新区谭港村救助办法经两委会讨论,村民代表集中表决通过,2018年用于救助金额11.2万元,受助群众221人,春节前组织了集中发放,在全村产生了良好的慈善效应。现在全市在慈善救助上大致形成了市、区镇(部门、协会)、村居联动救助的这样一种立体救助体系。
四、着力管理优化质效,努力推进慈善组织自身建设
1、规范管理,巩固和发展村居慈善工作站。一是规范募捐。5•12海安慈善日期间,村居工作站在市慈善日活动组委会统一部署下开展活动,重点开好三个会:开好两委会,统一思想,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开好支部扩大会,通报上年财务和救助情况,由村民代表进行评议并形成评议意见,动员部署募捐活动;开好广播大会,动员全体村居民积极参与慈善募捐,表扬募捐典型。我们采取“卡、票、表、栏”相结合的办法,完善募捐手续。卡就是为每个捐款人发一份爱心卡,注明捐款人姓名、数额、日期;票就是由总会开具统一的收款收据;表就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制表公布捐款各户捐款额;栏就是村委会设置爱心榜公示栏,将当年捐款情况公示并存档。二是规范救助。总会制定救助指导意见;村居按指导意见制定救助办法和方案;分会对村居救助方案进行审查,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对救助情况进行评估。三是规范财务。总会为每个村居设立分户帐,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并承担收支、理财、核算的重要责任,分会负责村居慈善经费支出审批,审核救助对象及标准。年底,总会先后两次召开分会秘书长和财务人员会议,严把预算和审批关。四是规范档案。总会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慈善档案管理的意见》,明确了村居慈善工作站的归档范围和管理时限。五是规范评星创佳。总会下发了《关于评星创佳活动的通知》,规定了星级标准和十佳慈善工作站、十佳慈善工作者的标准,规定评选的程序和要求,4月份,对2017年的双十佳进行了表彰,年底对2018年度的星级工作站和“双十佳”进行了评比。
2、强化考核,不断提高区镇慈善分会的工作绩效。区镇慈善分会是慈善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依据慈善法要求和慈善总会章程,进一步强化了对分会的考核和管理。一是完善了组织,根据人员调整和缺位情况,及时补充和明确了分会负责人和秘书长;二是制定下发了《区镇分会重点工作考核实施意见》,明确了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及奖惩,保证区镇分会及时、准确行使职能。三是在3月份组织人员对全市10个区镇分会进行了全面的考核检查并延伸到重点村、居,用百分考核的办法对标排名,推进了区镇分会的慈善工作。
3、加强指导,大力支持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加强与义工联、福缘大队和惠心社等慈善组织的联系,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5•12海安慈善日”、“9•5中华慈善日”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挥慈善志愿者的组织、参与和带头作用。年初,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慈善年度工作的总体规划,并按排9万元项目经费支持志愿服务工作。9•5中华慈善日期间,义工联等志愿服务组织近千名服务者开展“走进敬老院”活动,为全市22个敬老院的老人送温暖、送欢乐、送健康,拓展慈善影响力。2018年,慈善志愿服务组织的许多项目,获得了省市表彰,福缘大队的福娃项目获全国文明办等7部委颁发的金奖。
4、坚持自律,扎实抓好自身建设。一是强化自身学习。学习《慈善法》和各级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派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慈善培训班、考察组,开阔视野,增强创新意识。二是修改完善相关制度。根据省民政厅要求和《慈善法》相关规定,对基金会章程及有关财务管理、重大事项汇报等制度进行了修订,并报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福善处审查,保证慈善活动始终处于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之中。三是自觉接受财务审计和社会监督。年初,我们申请审计部门对上年慈善资金募集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计,同时对区镇慈善分会、村居工作站和项目实施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审计结果在海安日报和海安慈善网向社会公示。我们把慈善捐款及慈善项目安排等及时公告,接受监察、纪检、审计等专业部门,慈善工作者、慈善活动参与者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慈善活动阳光透明。
过去的一年,我市慈善工作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全民慈善意识还不够强,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市本级慈善基金总量还不大,落后于周边市县;三是村居慈善工作的发展不平衡;四是企业慈善募捐仍有“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