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慈善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
第四次会议工作报告
王秀和
(2015年4月24日)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海安县慈善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工作会议,出席今天会议的有海安县慈善基金会理事或理事单位代表,县领导××莅临会议,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重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下面,我代表理事会汇报去年的工作,提出今年的工作计划,请予审议。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9月23日,在中华慈善总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本会荣获“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荣誉称号。全年各项收入2079.2万元,其中捐赠收入1577.57万元,资金增值收益449.88万元。各项支出1012.63万元,其中救助支出1008.86万元,救助支出占上年捐赠收入的72%,为关心弱势群体、构建和谐海安发挥了重要补充作用。
一、以召开全县慈善大会为契机,不断营造全民慈善的氛围
为总结我县多年来慈善工作的成绩,表彰慈善工作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推进慈善工作的发展,去年5月12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慈善大会。我们以召开全县慈善大会为契机,强化慈善宣传,不断营造全民慈善的氛围。县委书记陆卫东专门为此出批示,“希望以全县慈善大会为新的契机,强化慈善宣传,促进大众慈善,全民慈善,努力实现慈善网络、善款募集、扶贫济困的全覆盖,让慈善成为海安精神文明建设一张靓丽的名片。”
为了营造全民慈善的氛围,我们主要做了五件事:
一是召开慈善宣传工作会议,提出宣传任务,为召开全县慈善大会营造誉论氛围。4月初,我们会同县委宣传部召开了有各区镇和县级机关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慈善分会秘书长、慈善通讯员参加的宣传工作会议,提出了慈善大会的宣传工作要求,表彰了慈善宣传工作中的先进个人,布置了全年慈善宣传工作任务。
二是通过推荐评选慈善先进典型,营造慈善氛围。县“两办”在大会前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各区镇、县级机关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认真推荐慈善先进单位和个人。推荐的过程就是挖掘慈善典型的过程,也是慈善宣传的过程,使群众深深受到身边好人好事的感染。在普遍推荐的基础上,县评选小组筛选拟定表彰对象,并将拟表彰对象事迹在各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事迹的公示实际上就是一次生动的慈善典型的宣传,被宣传对象受到鼓舞,广大群众受到了教育。
三是表彰先进典型,弘扬慈善的正能量。县慈善大会召开前,县人民政府作出表彰决定,对85个慈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9家企业获“慈善明星企业”荣誉称号,18家企业获“慈善捐赠诚信企业”荣誉称号,20人获“慈善捐赠楷模”荣誉称号,16人获“慈善行为楷模”荣誉称号,12人获“优秀慈善工作者”荣誉称号,10个项目获“优秀慈善项目”荣誉称号。慈善大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受表彰对象身披红色绶带上台领取奖杯、荣誉证书等,受助代表上台讲话,先进典型接受记者采访,各新闻媒体反复宣传,在全县营造了强烈的慈善氛围。
四是通过宣传报道,营造全民慈善的氛围。围绕全县慈善大会前后的宣传,本会内刊《海安慈善》全年共出6期,刊用各类文章40多篇。2014年通讯员队伍在县内外各类媒体用稿件达409篇,其中市以上报刊用稿51篇。继续在海安日报开展“慈善之光•海洲杯”征文活动,进行获奖征文评选,汇编了《慈善之光》第二册,并刊印成书。
五是发挥慈善文艺演出队伍的作用,促进慈善文化进基层。我会与老年体协共同创办的慈善文艺演出队伍,活跃在社区基层,围绕慈善宣传和慈善大会的召开,先后到社区、工厂、学校、敬老院演出了25场节目,观众达8000多人次。
二、以企业协议募捐常态化为重点,加大善款募集力度
全县规模以上的企业都已与我会签订了慈善一日捐协议,承诺每年向县慈善基金会捐赠一天的利润,职工一天的工资。从两年来的实践情况来看,这种“一次签订,长期有效,自愿捐赠,委托代收”的机制是可行的。去年,我们以企业协议募捐常态化为重点,加大了善款的募集力度。
一是紧盯企业一日捐协议履行不放,将此将此作为募捐工作的重点,坚持常抓不懈。我们花精力谋划企业一日捐协议的履行,多次向县领导汇报,提出提高协议履行率的建议,取得领导的支持;主动联系相关代收部门,协商协议履行中发现的问题;主动走访企业,做履行协议的动员工作。在经济形势面临各种困难的形势下,执行情况比上年有很大进步,企业募捐善款达900多万元。
二是利用5•12慈善日,发动机关事业干部职工一日捐,募捐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慈善日期间5天左右基本到位,共募集善款321万多元。
三是积极有效地推进发展冠名基金,到目前为止,已有11家企业和个人在我会设立了“助学、助困、助老”爱心基金,总额达到850万元,从发展趋势看,冠名基金将会成为慈善募捐重要组成部分。
三、以慈善募捐扎口管理的机制为优势,加强项目品牌建设
慈善基金会成立后,县委、县政府就发文规定全县募捐工作由我会扎口管理,做到统一募捐,共同救助。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机制,它有利于集中慈善资源,有利于对社会弱势群体均衡救助,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的募捐积极性,克服善款募集多头、无序、重复、交叉的现象,保护了慈善环境,维护了慈善秩序。
一是兼顾全县社会弱势群体的方方面面。去年初我们安排慈善救助项目计划时,考虑到学生、大病患者、老人、儿童、残疾人,城乡低保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等,力求慈善救助的触角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慈善的阳光洒向社会的每个角落。
二是兼顾承担慈善救助责任的方方面面。全县原来承担慈善救助责任的部门很多,统一扎口募捐后,为了兼顾方方面面,年初出台了《海安县慈善基金会资助社会慈善公益项目实施办法》,对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监督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目的是逐步形成一批影响力大、受益面广、运作规范的公益慈善品牌项目。
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确定全年实施26个慈善救助项目。参与的部门有总工会、红十字会、妇联、团委、残联、计生协会、老区扶贫开发促进会、癌友协会、公安局、教育局、邮政局等,项目救助共支出资金752.3万元。相关部门借助慈善统一募捐的大平台切得了一份蛋糕,年初由各实施部门申报,然后再根据资金总量统一平衡,下达项目资金,并实施跟踪管理和监督审计。这样做,方方面面的慈善救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去年全县慈善大会上,共有10个项目被评为“优秀慈善项目”,受到县人民政府表彰。
四、以镇江会议为动力,认真策划基层慈善组织建设
去年6月份,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县慈善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镇、村居(社区)和企业、学校建立慈善工作网络。要保证慈善机构有制度、有人员、有基金、有牌子、有工作场所、有台帐资料,能够正常组织开展慈善活动。”10月份在镇江召开的全省慈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交流会,会议推广了镇江市全面建立村(居)慈善工作站的经验,省民政厅和省慈善总会对全省慈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以镇江会议为动力,认真策划在全县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试点工作。
一是与县民政局一起召开有镇、村、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各方面意见。在此基础上,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慈善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基层慈善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明确了基层慈善组织的职能,领导体制,运作机制,工作机制,扶持激励机制等。
二是在基层推荐的基础上,与县民政局联合发文,聘用了236个村(居)慈善协理员,明确了协理员的主要任务。
三是认真搞好村居慈善工作站的试点工作。按照句容市“村募村有,自募自助”的经验,在请示县委同意的基础上,12上旬在李堡镇的李灶、中凌两个村进行慈善工作站试点工作。
五、以规章制度为笼子,努力打造阳光慈善
慈善事业是阳光事业,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是做好慈善工作的基础,我们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会章程开展各项活动,以规章制度为笼子,努力打造阳光慈善。
一是对所有募捐款开具捐赠票据,全部在慈善网上公示,对捐赠1000元以的在海安日报公示。
二是实现救助项目化,所有项目均列入项目救助,每个项目均有规范的入门程序和标准,并严格按规章和流程操作,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因素。
三是对委托机关部门实施的项目进行制度化管理。年初出台了《公益慈善项目实施办法》,对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监督均作了明确规定。
四是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政府的审计。
本会救助项目、资金使用、百户助困对象、尿毒症患者救助对象等都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年终,报请县审计局对本会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对委托机关部门实施的项目,还进行延伸审计,并在海安日报进行公示,目的就是要打造阳光慈善。
2015年,我们要以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针,以打造“大众慈善、全民慈善”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健全基层慈善组织,强化慈善宣传,加大募捐力度,优化救助项目,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新贡献。
一、健全基层慈善组织
健全基层慈善组织,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工作目标之一。我们要认真借鉴句容市基层慈善组织设的经验,在李堡镇村居慈善工作站试点的基础上,4月2日, 县委在李堡镇召开了全县村居慈善工作站建设现场会,各镇分管书记、镇长、民政助理,试点村居支部书记参加。县委副书记焦广琪到会讲话,要求4月底,各镇试点工作全部结束,5月份开始在全县村(居)逐步推开。慈善工作站的建设目标是“六有”,即有组织,有制度,有人员,有办公室,有基金,有档案。基金是建站的基础,制度是管理的手段,我们要把募集善款和建章立制作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的重点,依靠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确保全县村居慈善工作站顺利建成。为调动基层募捐的积极性,决定对试点村(居)按募集数奖励配套30%的善款,对非试点村(居)慈善工作站奖励配套20%的善款。基层慈善工作站的普遍建立将对我县慈善工作带来两个跨越式发展。一是由少数人慈善向全民慈善的跨越,二是在善款规模和救助能力上跨越。这是一个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困难群众解忧的好事,我们必须契而不舍,一抓到底。
二、强化慈善宣传
2015年的慈善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契机,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营造全民慈善氛围为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办好《海安慈善网》(csh.haian.gov.cn)全面及时反映全县慈善工作方方面面,使之成为社会公众了解我县慈善的重要窗口。
2、继续编办《海安慈善》内刊,全年计划六期,反映高层慈善动态,县镇慈善经验及基层慈善呼声。围绕村居慈善工作站建设、办好宣传专刊,为推广工作站建设提供交流平台。
3、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继续办好“慈善之光”窗口和征文栏目,借助广告荧屏播发慈善公益广告。积极向上级慈善媒体投稿,在市以上媒体用稿不少于30篇。
4、积极组织慈善文化活动。继续与老年体协合作,创作排练一组慈善文艺宣传节目,制作光盘,在村居慈善工作站成立时播放。同时进社区基层演出,弘扬慈善正能量。
5、做好第三届海安慈善日宣传,营造浓烈慈善氛围。特别要宣传慈善典型,宣传慈善资金的使用和效果,提高慈善公信力,调动全民参与慈善的积极性。
6、配合建设部门建立慈善文化广场,组织对慈善文化资料的收集,文字撰写和广场慈善元素的充实。
7、加强慈善通讯员队伍建设,充实慈善通讯员队伍,增聘人员并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考核,落实奖励措施。
三、加大募捐力度
全年计划募集善款1700万元,县本级1200万元,镇村居500万元。
1、巩固完善慈善一日捐协议。对已签订协议企业提高履约率,对符合条件未签约企业落实协议签订。全年企业募捐目标900万元。
2、在慈善日期间继续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开展一日捐活动,一日捐目标300万元。
3、借村(居)慈善工作站成立之机,在居民中开展募捐活动,目标500万元。
4、视条件许可,发展5个左右冠名慈善基金。
四、优化救助项目
今年,我们要以救助项目品牌化为目标,做优做强慈善项目,形成运作规范、社会影响良好、知名度高的慈善项目,解决困难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今年计划安排救助项目27个,共安排资金1200万元.其中本会直接实施的项目8个,安排资金753万元,本会委托其它部门实施的项目19个,安排资金287万元,返还区镇救助款160万元。详细见海安县慈善基金会2015年度公益慈善项目安排表。
各位理事,各位同志,慈善事业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崇高光荣的伟大事业。去年的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各位理事、各理事单位的大力支持,今年的工作依然要拜托各位的鼎立相助。让我们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共同为开创我县慈善事业的新时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