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慈善工作情况
2013年,县慈善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慈善工作的指示精神,根据年初一届三次理事会通过的《二0一三年度工作计划》,创新思路,强化宣传,加大善款募集和慈善救助力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据统计,2013年,全年捐赠善款收入888.08万元,支出救助资金718.73万元,占上年收入总额的94.7%。
(一)加大慈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大慈善氛围
1、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宣传平台。按照努力构造全民“知善、行善、向善”的工作要求,前几年,在慈善宣传方面,我县基本形成了“两支队伍、五个平台”的宣传网络,去年我们又坚持了五个强化:一是强化慈善报道员队伍。在稳定和完善每镇1-2名慈善报道员的基础上。去年5月份,我们在机关又新聘了5名兼职报道员。二是强化慈善文艺演出队伍。我们与县老年体协联系,以老年体协艺术团为主体建立慈善文艺演出队伍,编写、排练、演出慈善文艺节目。共编写演出了《慈善花开暖万家》、《四个老汉话慈善》、《一对老寿星》等6个文艺节目,演出18场次,观众5000余人。三是强化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我们与县新闻信息中心合作在《海安日报》举办慈善之光征文,去年上半年举办了“蓝岳杯”征文,共收到征文67篇,报纸刊发30篇,下半年举办海州杯征文,已经刊发33篇。我们与广电局合作,制作慈善专题片,及时拍摄和播放慈善新闻和节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在电视台播放的“慈善之光”节目就有30多档,在电台播发的慈善宣传稿件50多篇。四是强化提升内刊的质量。由慈善会编辑的《海安慈善》内刊,注意传递高层慈善要求,及时反映各区镇部门慈善动态,同时,对海安的慈善历史、典故进行探索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为《海安慈善》撰文,扩大了慈善的影响。去年共出6期,用稿86篇。五是强化网站的宣传效果,海安慈善网有专人负责,信息量大,内容更换快。仅慈善资讯就采用129条,截止12月,海安慈善网点击量近10万人次,网站上的慈善文化、慈善之星、爱心榜等栏目都成为网友喜欢的栏目。同时我们还注重充分发挥商用广告荧屏的作用。我们与城管局联系,在各电子商务广告中安排慈善公益广告内容。慈善日期间,我们安排了22条慈善公益广告在各商业网点电子屏播放,受到市民的肯定和欢迎。
2、挖掘慈善典型,培植慈善品牌。我们注重在日常生产、生活和募集善款、大型慈善活动中培育典型、发现典型,如在一日捐活动中,苏中集团、联发集团、晨朗集团、双弘公司、农村商业银行等企业负责人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带头捐资,发挥示范作用;在助学活动中,丝乡丝绸公司金春莱,德荣置业公司蔡进、南莫镇陈茂荣等,自发帮扶困难学生,我们及时组织宣传力量,跟踪采写稿件,拍摄新闻,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去年,我们还集中力量把联发集团、孔锦文、陈茂荣等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材料整理上报国家和省慈善总会,孔锦文荣获第二届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称号。在慈善宣传中,除了慈善典型外,有影响力的慈善活动十分重要。慈善活动丰富多彩,慈善宣传才能有声有色。今年,我们着力抓了“5•12”慈善日、“一日捐”、“慈善之光征文”、慈善志愿者和义工联等活动,围绕慈善活动组织了系列宣传。 “慈善之光”征文成为慈善宣传的重要品牌,去年的“蓝岳怀”慈善之光征文集已汇集出版,县委书记、县长陆卫东为该书作了序。
3、建立工作机制,助推事业发展。首先,建立了媒体合作机制。与海安电台、电视台和网络新闻中心建立了友好的宣传工作机制,以“民生”作为慈善宣传的切入点和共鸣点,及时传递和撰发慈善稿件,保证重要稿件及时发,同类稿件优先发,营造了慈善宣传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了慈善宣传的激励机制。对慈善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慈善文化演出和优秀慈善稿件的作者给予精神和物资的奖励。去年,我们对慈善之光征文,进行了评比,评出了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优秀作品奖10篇,均给予了一定的奖励。第三,建立了领导参与和考核考评机制。慈善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参与宣传策划,定期听取汇报,给予关怀支持,2013年全年在县内外各媒体用稿300篇以上,慈善宣传有效地扩大了慈善理念的辐射,促进了善款的募集,助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创新善款募捐思路,努力扩充资金总量
2013年,我县善款募集工作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强化组织,全民发动,努力扩充资金总量。
1、推进海安慈善日的设立,着力组织一日捐。去年初,我们向县政府提出了设立海安慈善日的专题报告,建议将每年5月12日设立为海安慈善日,在慈善日期间,研究慈善工作,宣传慈善理念,组织善款募集,帮扶困难群众。县政府十分重视,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向县人大提出了议案,3月29日县人大常委会第十五届八次会议通过了县政府《关于设立海安慈善日的议案》,确定每年5月12日为海安慈善日。海安慈善日的设立有效地构建了慈善募捐和宣传的平台,在第一届海安慈善日的启动仪式上,县四套班子负责人带头捐款,带动了全县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踴跃参与慈善的热情和积极性,仅慈善日期间机关事业单位慈善一日捐捐款就达250多万元。
2、进一步完善企业募捐协议,促进企业募捐的制度化、常态化。企业一天利润和职工一天收入的募捐,我们采取的是协议捐赠的形式,去年下半年,对已签募捐协议的企业进行善款收缴。为此,我们委托地税部门代收善款,慈善会的领导与地税部门的负责人分头到各相关企业听取情况并解答相关问题,有效地保证了企业一日捐善款的到帐。苏中建设集团、联发集团、海安农商行、晨朗电子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乐善好施认真履约,善款到帐率达到100%,据统计去年企业一日捐到帐款610多万元。
3、积极推进定向募捐、冠名基金的发展。经过充分酝酿,我们进一步讨论修改了《海安县慈善基金会冠名基金实施办法》,明确了冠名基金的形式内容,设立程序、管理使用和监管措施。去年先后有五家企业和个人建立了冠名基金,金额达到658万元。
4、强化监督管理,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根据相关协议,我们加强与财政、农商行及城投公司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金融行情,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协议存款、委托贷款等途径对基金实行增值管理。为了打造阳光慈善,我们先后通过《海安慈善》、《海安慈善网》、《海安日报》等媒体向社会公示了由审计局和专业审计事务所审计的慈善基金会收支和使用情况,并及时全部公示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情况、公示每个救助项目的支出情况,进一步树立了海安慈善公开、透明、诚信的良好形象。
(三)优化救助项目设置,精心打造慈善救助品牌
2013年,救助支出718万元,主要实施了五大救助项目。
一是实施“千户阳光•情暖海安”项目,帮扶困难群众。元旦、春节期间购置了1100份慈善物资计30万元,下发给困难户。我们还选择了30户特困家庭,由慈善会负责人带队,逐户走访看望,每户帮扶助困金2000元。
二是实施“情暖学子”项目。在去年的基础上,将救助对象扩大到低保家庭的初中生。8月23日,慈善会在体艺馆发放首批助学款,困难大学生每人3000元,高中生每人2000元,初中生每人1000元,共有1030名学子得到资助,其中大学生593人,高中生227人,初中生210人。县慈善会共支出善款250多万元。县领导顾国标、彭为杰等参加活动并讲话。11月份,慈善会工作人员分组到32所学校为152名贫困初中生发放助学款 15.2万元。
三是实施“关爱生命”项目。对低保家庭尿毒症患者每人救助5000元,对其他一些特殊的重大疾病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救助,海安镇张良甫儿子身患重病,老夫妇俩又常年病卧在床,慈善会领导得知情况后,多次到其家中看望,并协调解决救助款7.5万元。城东镇韩洋村低保户张秀芳不慎烧伤,慈善会了解情况后,派员当天送上救助金10000万元。据统计,2013年,我会为145名尿毒症患者发放救助金72.5万元,为特殊困难的重病患者解决自付医药费23万元。
四是实施“儿童大病救助”项目。“儿童大病救助”是省、市人民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我县一是起步早,与省政府的要求实行了互动。二是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积极申报。今年两次发放救助款,共救助31人,支付救助金41.51万元。
五是实施“百户爱心助困”项目。宗旨是资助全县城乡遭遇最不幸、生活最困难、社会最同情的的100户特殊困难家庭,每户1万元,帮助他们度过困难。10—11月,县镇慈善工作者在深入调查、逐户走访、并经理事长办公会议讨论,媒体公示确认,已于2014年元月18日发放到位。
此外,因我县慈善募捐由慈善会统一扎口,我们还从实际出发,与红十字会、总工会、妇联、团委、邮政局、教育局、残联、见义勇为基金会、癌友协会、计生委、老区促进会等11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园丁慰藉、情暖职工、贫困母亲、生育关怀、老区扶贫等12个救助项目。
(四)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自身建设。
一是召开理事会,通报情况,三月份召开了一届二次理事会,通报了工作情况,调整了部分理事,提出了强化慈善工作者自身建设的意见和要求。二是组织学习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两次召开会长办公会学习中央关于加强慈善工作的最新精神和要求,统一思想。三是制定慈善分会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善款的管理使用程序和标准。四是完善印章管理、文档借阅、会议记录等日常管理制度,保证慈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透明化。
2013年我们做了一些积极的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工作与现代慈善的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全民慈善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自觉捐赠、主动行善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少数企业“慈善一日捐”自觉履行协议的情况不够理想,慈善救助项目品牌效应还须进一步探索,基层慈善组织建设亟待加强。所有这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4年度工作计划
2014年慈善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决议为指针,积极探索我县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方式,进一步加大慈善宣传、资金募集和救助项目实施的力度,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和谐海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继续做好慈善宣传工作。主要是着力于全民慈善理念的普及与提升。一是抓好慈善平台的巩固与提升。强化通讯报道队伍员和慈善文艺宣传队伍建设,强化与海安日报、电台电视台的联系和交流,办好内刊和网站;二是抓好典型和重点活动的宣传。通过调查采访,推出一批慈善明星,要围绕县慈善大会、“5•12慈善日”和“一日捐”以及金秋助学、冬日送暖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三是办好慈善征文竞赛和慈善诗书画展。全年开展慈善征文活动,汇编海州杯慈善征文集,“慈善日”期间与书画院联手办一期书画展;与摄影协会联办慈善摄影作品竞赛;四是加大慈善外宣力度,在县以上报刊杂志用稿30篇以上,力争出精品佳作;五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慈善文化广场的筹建工作。
2、准备召开海安慈善大会、与组织开展第二届“海安慈善日”系列活动有机结合。从总结、表彰入手,认真组织好四个系列活动即慈善宣传系列活动、善款募集系列活动、慈善义工服务系列活动、慈善救助系列活动。建议由县两办出台《进一步促进全县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
3、扎实做好慈善募捐工作。主要着力于慈善一日捐的常态化、规范化的推进,进一步抓好企业一日捐协议履行。切实完善冠名基金管理办法,在一些县外、境外企业和条管企业重点推进冠名基金的建立,力争当年冠名基金建立数10个以上。
4、以做优项目为重点,做好慈善救助工作。重点突出“情暖学子”、“千户阳光”、“百户爱心助困”、“阳光之肾”、“安居惠老”和慈善超市等项目,全年安排救助项目20个,计划救助总额1056万元,占上年总收入的75.8%。
5、着力抓好基层慈善组织的建设。借助县慈善大会召开的东风,着力抓好社区慈善工作站和村级慈善服务点的建设,要初步形成镇有分会,社区有工作站、村有服务点、四级慈善组织网络,并逐步建立好一支品德高尚、乐于奉献的懂慈善、懂管理的专兼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