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当我们许多人打小起就哼唱这首童谣时,就知道捡了东西要归还的道理。千百年来,“拾金不昧”作为一项传统美德,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传承,而江苏海安市曲塘镇兴化村二组夏如英正是这一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之一。
5月29日下午,夏如英和往常一样接送孙子放学回家时,捡到一个公文包,打开包检查相关物品,发现里边不但有票据、公章、银行卡等,还有2000多元现金。据夏如英推测,可能是村干部不小心丢失掉的,失主一定很着急。于是夏如英赶忙把孩子送回家,然后根据公章信息,叫老公尤善华直接把公文包送到曲塘镇徐庄村办公室。
当徐庄村值班干部拿到公文包后,立即打电话通知失主徐庄村会计徐芹到办公室,在核实了信息,确认包内物品完好无损后,尤善华将包还给了失主。
看到失而复得的钱包,徐芹的笑容中带着些许激动和感动,紧紧握着尤善华的手表示感谢,并称给自己减少了太多不必要的麻烦,当场拿出1000元对他的这种拾金不昧精神表示酬谢,但被尤善华大叔婉言谢绝,称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在普遍认为雷锋精神渐行渐远的今天,“拾金不昧”其实是反映一个人和一个地方道德水平的一面镜子。在这个温暖的初夏,60多岁的夏如英“拾金不昧”的行为温暖了他人的心,充分展现出曲塘镇农民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常俊 徐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