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诉你说,一位已年过半百,且下肢残疾的农村妇女靠传统的养猪业去年一年就净赚了20多万元,你会相信吗?你可能半信半疑,而且一定很好奇,这种好奇心催使着你必须找到真正的答案。
这里所说的主人翁就是滨海新区范堑村19组的冯祥美,她是一位创业梦想的坚守者。
由于幼时得过小儿麻痹症,冯祥美的双下肢严重变形,影响着正常的行走,在27岁那年嫁给范堑村19组的许应和时,男方就明确表态,这辈子不让小冯下地种田,不让她干重活累活脏活。所以结婚后,丈夫一直一边在周边早出晚归去打零工,一边照料家里的农田。冯祥美虽身有残疾,但她很要强。虽然下不了地,但家务活她一样不落,带孩子洗衣服做饭,把一个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条,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改革开放后,不少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可冯祥美家还是不温不火的,如果没有更多的梦想,小日子倒也很舒坦,但冯祥美是一个有梦想的人,经多次反复琢磨后,她跟丈夫说:“我想养鸡。”丈夫看了她一眼,以为听错了,冯祥美又认认真真地重复一遍:“我想养鸡。”这下丈夫听明白了。丈夫了解她的性格,她有一个说干就干的火爆性子,而且是一个要干就干好的人。丈夫知道劝她也没用,只是怜惜地看了看她的双腿。冯祥美知道丈夫在担心什么,她把她的想法和打算一五一十地跟丈夫和盘托出。彻底地打消了丈夫的顾虑,两人就开始筹备起来。资金不足就先养点,再用滚雪球的方式慢慢扩大规模,经验不足丈夫就用自行车驮着她到养鸡大户家去请教。养鸡大户看她这么坚强,这么诚心,就直截了当地说:“你这个徒弟我收啦。不过下次不是你登门请教改为我上门指导。只要你需要,一个电话马上就赶到。”在热心人的帮助指导下,冯祥美白手起家养了四五年鸡,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这让冯祥美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也让周围邻居对她这个残疾人刮目相看。如此,冯祥美的信心倍增。
2007年生猪的行情渐渐好起来,冯祥美又跟丈夫商量改养生猪,丈夫也看到了生猪的行情,两人说改就改,马上又将鸡舍改为猪圈。另又新砌3间大猪圈,购进4头老母猪,走自繁自养的路子,以减少成本。早晚丈夫帮忙将冯祥美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做好。白天冯祥美在家照料,添料加水,喂养小猪。冯祥美是一个有心人,不懂就问,养猪业在冯祥美的操持下又渐渐走上了坦途。
但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时刻操控着生猪出栏的价格,极端时早上一个价,晚上一个价,像过山车似的,忽高忽低。当生猪价格跌入低谷时,养猪户就在倒贴成本养猪,这时就考验着人的耐心,考验着人的智慧。有的养猪户撑不住时,卖了老母猪,关了猪舍,转行干其他的赚钱的业务。但冯祥美的想法不一样,她坚信人们的生活中需要猪肉这是永远不会变的。只是世界上物多为贱,物稀为贵。有钱赚时,大家一哄而上,供大于求时市场价格必走下坡,而当大家都不愿养猪时,市场价格必定上涨,“落潮必有涨潮时”,只要挺过困难时期必然会迎来价格上扬期。猪肯定要养,她的策略是价格跌入低谷时就少养,价格上涨到高峰期就多养,要“守得穷,耐得富”。
哪怕再苦也要坚持下去。冯祥美就是坚守着这样的想法养了10多年猪。她说,掌控了市场的行情,无论市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处变不惊。而对于一年净赚20多万元的好收成,她说,再坚持还可以更好。(刘宁 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