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张玉华发起成立寓意江苏和宁夏是一家的“苏宁爱心之家”民间助学团体,在相距近2000公里的海安与宁夏之间传递着爱的“正能量”。从成立之初到现在,“苏宁爱心之家”已拥有65名爱心团成员,成功结对资助66名宁夏贫困学生。一个月前,爱心人士一行20多人前往宁夏草庙乡,开展爱心助学寻访活动。近日,那些受资助的宁夏孩子们通过短信、贺卡、电话,纷纷表达对海安“亲人”的感恩和思念之情。
一份份牵挂 在千里之间架起爱的桥梁
“祝叔叔中秋节快乐……”“叔叔也祝你中秋节快乐……”中秋节这一天,墩头镇虬泓山庄餐饮部经理张玉华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宁夏孩子刘玉玉相互问候着。这几天,海安“苏宁爱心之家”成员们都像张玉华一样,心里多了一份遥远的牵挂,多了一份没有血缘关系却似亲人般的祝福。
一个月前,张玉华带领陈礼荣、罗昌剑等爱心人士一行20多人包车前往宁夏固原市彭阳县草庙乡,看望他们结对帮扶的孩子们。他们有的带着特产去“探亲”,看望之前结对却素未谋面的孩子们,有的“寻亲”,想用自己的力量为一个孩子提供帮助。当地山路蜿蜒曲折,沿途绝壁,不熟悉路况根本无法开车,他们只好租车前行,登门看望慰问受助学生。厚德纺织公司的罗昌剑夫妇之前结对了两个孩子,这一次又资助了一个;同在厚德纺织公司工作的周秀梅,在自己帮助贫困孩子的同时,还动员朋友加入他们的爱心行列。罗昌剑的亲戚罗永刚是名大二学生,深深被这爱心接力所感动,决定省下自己的生活费,资助一名贫困学生。
看到千里之外资助自己上学的叔叔阿姨们来到身边,宁夏孩子有的腼腆地笑了,有的感动地哭了。这一次,一周的“爱心之旅”共结对资助23名宁夏困难学生。
一次次帮扶 为山区贫困孩子播种希望
关爱的种子早于2010年播下,那一年,张玉华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草庙小学一年级面临辍学困境的刘玉玉结成帮扶对子,每月资助她生活费,定期买些学习生活用品邮寄给她。2011年春节,张玉华到草庙乡实地看望住在山上窑洞里的刘玉玉一家人。看到当地高山峻岭,道路崎岖,还干旱缺水,经济相对落后,不少住在大山深处的孩子同样身处困境,张玉华感触至深。一周后,张玉华带回了首批需要资助的宁夏贫困生资料,主动发起成立了“苏宁爱心之家”,向朋友推介和动员,让更多的好心人结对帮助、关爱那里的孩子们。
爱心散发魅力,不少人加盟到“苏宁爱心之家”,与宁夏孩子“一对一”帮扶,帮助这些可爱的孩子解决上学的后顾之忧。他们约定,每月结对资助一位学生200—300元生活费。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4年多来,张玉华在海安与宁夏间建立起了爱心传送带。他先后5次去宁夏对接,寻找家庭特别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4年来,一张张满载着爱心的汇款单、一个个承载着希望的邮包、一封封充满童稚的书信和手机短信,将张玉华等爱心人士与宁夏孩子紧紧相连。“因为你们,我们不担忧上不起学了;因为有了你们,我有了自己的理想……你们的爱就像天上的太阳那么暖……”受助学生的感恩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彼此间的每一次牵手、每一次沟通、每一次拥抱,都让孩子与海安“亲人”们记忆犹新。
“资助贫困学生我并不求什么回报,我觉得行善是一种快乐,就像往银行里储存幸福,等我老了,我就会支取一大笔美好的回忆。”让张玉华欣慰的是,“苏宁爱心之家”得到了发展和延续,发生了爱心“核裂变”,现有65人加入到了爱心团队,并成功结对66名宁夏贫困孩子(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