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花甲的周宝林,他是南通凯思特保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雅周镇第四届商会副会长,海安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他在离开学校大门走向社会的三十多年间,为社会弱势群体,为家乡老百姓做了一件件好事,办了一桩桩实事。他的慈心善举,在雅周人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为雅周百姓树立了一座道德丰碑,周宝林的言行举止充分表现了他人生大爱无边的精神风貌。
把五保老人当亲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浪潮在全国掀起,农民开始承包种植口粮田和责任田。雅周镇杭窑村有一个名叫高永宽的老人,他是社会散养的五保户,一个人孤独居住,体弱多病,基本生活靠集体供养,不会劳动,连简单的做饭都不会。一切都由周宝林帮忙,维持生活。1984年周宝林创办了海安县周宝林耐火材料厂,更加忙碌的周宝林,关照五保老人的时间也相对少了,怎样才能做到工厂与照顾五保老人两不误,周宝林同妻子邱玉芹一合计,果断将高永宽老人接到家里服侍,发给高永宽零用钱,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为老人添做衣服,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舒心自在。高永宽患有脑血管、食道等毛病,一旦发病,周宝林总是抽出时间关心照顾老人,请医拿药,洗澡洗衣,无微不至,并嘱咐妻子为老人送茶接汤,照顾好老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就这样周宝林夫妻义务赡养老人就是6年。在高永宽病情恶化离开人世时,周宝林为这个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购买了寿衣,并且安排了这个老人的后事。周围的老百姓都说:“周宝林把一个五保老人当自己家的老人养,精神难得可贵”。
向弱势群体献爱心
1990年周宝林把石棉厂办到了雅周,1998年三月购买了雅周无尘石棉厂。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周宝林把爱心带到了雅周向全镇辐射。雅周镇东楼村11组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员军人吕夕山、江友兰夫妇年近八旬,无劳动力,周宝林夫妇每逢农忙,安排好工作就抽出时间到吕夕山家中助耕助种、收麦、栽秧样样来,逢年过节为吕夕山夫妇送去营养慰问品;雅周镇原塔子村6组孤儿卢荣斌,父亲病故,母亲离家出走,同爷爷相依为命,周宝林每年给卢荣斌缴纳学杂费,提供学习用品,一直帮扶卢荣斌读完大学,走向工作岗位;南通凯思特保温制品有限公司职工张宝平,丈夫30多岁因患绝患去世,张宝平因女儿王晶晶上学,一直没有改嫁,凭工厂上班挣钱供养女儿,支付女儿上学。2009年王晶晶考上苏州科技大学,没有资金上学,周宝林知道后,立即与王晶晶结成帮扶对子,自己出大头,再发动职工捐款,帮助王晶晶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该生还在读研,继续深造;雅周敬老院是周宝林的帮扶挂钩单位,每年中秋节,春节为五保老人送去价值数千元的慰问品,以表爱心,几十年时间从不间断;雅周有一个全县农村唯一的志愿者组织,周宝林每年向志愿者雅周站捐款2000元左右,每次活动周宝林都派人参加,向五保老人、残疾人、计生特困家庭、烈军属、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送去爱心。
为家乡百姓办实事
2000年周宝林购买了雅周电光厂,利用闲置厂房加工保温瓶胆。2002年因生产业务扩大,周宝林在雅周工业园区创办了南通凯思特保温制品有限公司,一年跃入定报企业行列。后来他果断投资8000万元进行煤气发生炉技术改造,兴建厂房。2010年以来成为雅周十佳创税企业。周宝林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忘对社会的奉献。2005年投资2万元修建了雅周西郊的掘龙河南侧雅周村境内一条长达一公里的砂石路,2012年住于泰兴,姜堰,海安三县市交界杭窑村的一条通行大路,每逢下雨天,道路泥泞,给车辆行人带来了许多不便,在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周宝林向雅周镇杭窑村捐资11万元,新建了一条长达1.5公里的水泥路,大大改善了这个区域的交通环境;同年底,周宝林还捐款4万元帮助雅周镇杭窑村修建了该村3组、4组交界的一座农桥,为这两个组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周宝林的慈心善举感动了雅周许多人,市县新闻媒体纷纷慕名前往采访,报道了周宝林大爱无边,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周宝林告诉记者“钱是身外之物,家产不管有多大,钱财不管有多少。将来都是国家的,钱来自人民,应该用于人民”。用雅周镇老党员王家年的话说:“在雅周,比周宝林钱多的人成百上千,为什么周宝林能有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理念,这是周宝林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美心灵所决定的。”(周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