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海安慈善二十年大事记】慈善人三捧“福彩杯”

【信息时间: 2018-09-06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2012年始,江苏省慈善总会、省民政厅开展两年一次的“福彩杯”慈善宣传奖评选活动,我市慈善总会连续三届被评为全省慈善宣传先进集体,是唯一的一个三捧“福彩杯”的县级慈善组织,受到省总会领导和有关专家的高度赞誉,慈善人三捧“福彩杯”也成了我市慈善史上的一段佳话。

市慈善总会为何获得如此殊荣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访了位于人民东路4号的市慈善总会办公处。这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和风轻拂,阳光宜人。在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秘书处,迎面墙上,三块金光闪闪的“福彩杯”奖牌并排嵌挂,10多面锦旗熠熠生辉。提起“福彩杯”,秘书小丁掩不住自豪:要说奥秘,我们的宣传就是两支队伍,五个平台。
我们了解到,市慈善总会领导十分重视慈善宣传工作,每年都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慈善宣传工作意见》,年初,与新闻信息中心等部门协同召开慈善宣传工作会议,对全年宣传工作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对优秀通讯员进行表彰,同时聘请《海安日报》资深记者对通讯员进行写作培训。市总会有两支队伍,一支是通讯报道员队伍。总会在公开招聘慈善宣传志愿者的基础上,在市级机关相关部门和区镇选聘了26名兼职报道员,这些人中,有的是机关干部,有的是新闻记者,有的是退休教师,还有些是青年学生。慈善总会副秘书长仲建华告诉我们,每年我市慈善总会在县以上媒体用稿都在300多篇。另一支队伍是文艺宣传队伍。总会与市老年体协文工团合作,于2014年组建了慈善文工团,文工团员大都是退休的干部职工,他们自编自演慈善文艺节目,每年到村组、社区演出20多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慈善理念,讴歌慈善典型,受到市民群众的欢迎。一些优秀的节目如《暖流》、《好人就在身边》、《小站大爱》等还在市电视台播出。
说到宣传平台,副会长袁金官扳着指头说:一是市广播电视台。只要有慈善活动,记者们跟踪拍摄,及时播放。二是“海安发布”。这是一个新媒体,这几年编写的《慈善会请你来查帐》、《又是5.12》等“段子”观点鲜明,形式新颖,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2016年编排的慈善公益广告《慈因善果》获省福彩杯创作奖。三是《海安日报》。慈善会与报社合作开设“慈善之光”专栏,连续六年组织慈善征文竞赛,先后收到征文600多篇,80多篇征文获奖。说到这里,袁会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套“慈善之光”系列丛书,有海洲杯、蓝岳杯、德荣杯,翻开散发着书香的征文集,一股“爱”的芬芳扑面而来。四是《海安慈善》内刊。这是一本总会秘书处编印的小刊物,朴素,大方,设有慈善论坛、特别报道、镇村巡礼、慈海钩沉、资讯等,笔者随手翻阅了几册,只觉得指导性、可读性很强,有言论、有故事、有史料,真有些不忍释手了。五是海安慈善网。袁会长没有过多地介绍,他打开电脑,轻点了一下鼠标,玫瑰色的海安慈善网页便窜了出来,“慈善之星”、“慈善项目”、“信息公示”一个个微笑着亮相荧屏,最令人注目的是爱心榜,那亮色和动感,简直就像是一颗颗耀眼的流星闪过,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袁会长曾是海安宣传线上有名的“铁嘴”,他顿了顿,扬声说道,这两年我市慈善宣传又有了新的发展,慈善文化广场、大型户外公益慈善广告屏,还有众多的慈善微信群,为宣传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个大众慈善、全民慈善的春天正在来临。
采访结束了,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那欢声笑语,那祥和  有序,这不都是“善”的力量吗,我忽然明白,“福彩杯”不是杯,她昭示的是市民群众慈善理念的回归,慈善精神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