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安慈善年救助总支出达2131万元,这是海安年慈善救助款首次突破2000万元,在海安慈善事业发展史上树立了又一丰碑。
成立于1998年底的海安慈善会,揭开了海安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公众的慈善认知,慈善会创办初期,善款募集金全靠慈善会的几位老领导游说化缘,每年募集善款仅有区区几十万元。粥少僧多,慈善会的救助款只好大部分用在穷孩子身上,特别是孤儿和特困学生。办会三年,累计资助困难学生善款仅有22.5万元。后来逐年略有增加,但由于缺乏长效募捐机制,十多年募捐款一直是低位徘徊。由于善款缺乏,慈善救助项目单调,主要是以慈善助学为主,十二年支出助学款仅有165万多元。无论是善款存量还是救助支出,海安在南通市一直处于后进状态。为了走出困境,脱掉后进“帽子”,时任县慈善会会长卢玉林多次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得到了时任县委书记章树山和县四套班子领导的支持。2001年,县委县政府发动全县人民,特别是企业家开展大募捐活动,一下子筹集善款3480万元,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海安县慈善基金会。
基金壮大了,新任基金会理事长王秀和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深知要发展海安慈善事业,不能吃基金会的老本,而是要不断把基金会这只“鸡”养肥,让它生蛋出效应。县慈善基金会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文件;1000多家骨干企业与县慈善基金会签订了慈善一日捐协议;县慈善基金会冠名慈善基金办法出台;村居慈善工作站建立和壮大;县城建投资公司帮助基金运营增值……一系列新举措,好比组合拳,拳拳击中要害,为养肥县慈善基金会这只“鸡”,源源不断输入营养。至2016年,县、区镇、村居捐赠收入总额达到4618万元。鸡肥蛋多,水涨船高,慈善救助能力随着基金的壮大逐年提高。
如何用好善款,这是关系到慈善救助效果的大事。县慈善基金会反复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在总结多年项目救助经验的基础上,于2016年出台了海安县慈善公益项目管理办法,就项目的设立,项目的报批,项目的实施,项目的监督与考核等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同时,还对本会实施的主要项目,如“百户爱心助困”、“阳光之肾”、“情暖学子”、“儿童大病救助”、“千户阳光”等,制订了实施简则,把项目救助全部纳入到制度的轨道。当然,每年年终县审计局的审计,成了最公正的监督和评价。多年来的审计结果,都见诸于报纸,使慈善救助始终阳光透明,让全县人民都能知道。
两千多万元的救助款,在项目管理办法的规范引导下,如同一股股甘泉,徐徐流入弱势群体的心田。全县低保家庭的在校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每年都分别得到1000元、2000元、3000元的资助款;近500名困难家庭尿毒症患者,每人每年都能得到5000元的资助;每年都有230多户由各村居推荐的特困家庭得到每户1万元的救助;大病儿童在医保报销后的自付部分都会得到50%以上的慈善帮助;春节前“千户阳光”项目使全县1500户家庭收到一份新春大礼包……。
海安不仅实施慈善扎口募捐,慈善救助也实行扎口联动。每年慈善基金会二十多个慈善救助项目,大多是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的。老区扶贫促进会、红十字会、妇联、见义勇为基金会,癌友协会、三院等等都是慈善项目救助的具体实施者,他们利用自己的知情优势为特定困难群体送去温暖。
慈善帮扶无止境,项目救助永远在路上。靠政府的推动,靠社会的支持,海安慈善救助的丰碑必将越砌越高大。(慧 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