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半出发,晚上八点钟到家,走访了18位贫困学生家庭,行程三百多公里!看到我们资助的孩子有的考上了海中、曲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在复习考研,一切的辛苦都觉得值了!”
他们是谁?身穿“红马甲”,匆匆行走在乡间绿荫的小路上,不顾烈日,不怕疲劳,走家串户,每一笔助学金都要经过一户户走访核实……
他们是海安义工联合会(以下简称“义工联”),一个民间公益组织,满满正能量的“海安好人群”!
2011年8月,海安义工联注册成为海安第一个义工法人社团,目前注册义工人数达2927人。7年来,他们组织的各类志愿活动达4000多场次,累计公益时间9.5万小时以上,每年捐款累计超30万元。他们的努力和付出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海安日报》和海安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多次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常规开展的项目多次获评“海安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南通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在海安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好人优秀群体连续荣登“海安好人榜”。会长王美琴先后获评 “最美海安人”,“年度海安好人”“海安慈善行为楷模”、“南通市十佳慈善之星”“江苏省十佳网络公益达人”等。
海安义工联最先实施的公益项目是“爱.陪伴”,关心老人,帮助老人,陪伴老人。他们每周一次走进全县各大敬老院,已经连续服务了七年。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做到“志愿服务精准化”,即服务对象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而不是我们提供什么,服务对象就要接受什么。这个项目多次获得南通市和海安市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18年还被南通市选送参加省志愿服务交流会。
这是一个晴好的的冬日,温暖的阳光静静地洒在海北敬老院住宿楼前的空地上。老人们有说有笑,被围在中间的理发师傅是一位上了年岁的老义工,姓蔡,叫蔡进。只见他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一丝不苟地帮老人理发,推推剪剪,挖耳、刮须,动作娴熟,认真细致。坐在一旁的老人说:“老蔡,下一个该轮到我了!”老蔡不紧不慢地说:“放心,待会儿一定给你理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一些短发落到老人的耳背上、脖颈里,用毛巾揩不掉,老蔡就歪着头凑上去,用嘴轻轻地吹……敬老院的老人们由于行动不便,出去理发不方便,有的几个月没有理一次发。看到这个情况,义工们自费买来用具、肥皂、洗发水等,自学理发技艺,热情为老人服务。
七年多来,义工们风雨无阻,跑遍全市22家敬老院,服务近3000名老人。他们队伍里有男也有女,有白领也有打工的,有大学生也有小朋友。老人们竟然能叫得上大部分人的名字,甚至能叫出他们的昵称,就像外婆见到了外孙外孙女,爷爷见到了孙子孙女。
2016年5月义工联启动的“520.爱在身边”关注贫困优秀生公益项目,选择本县范围内资助盲点的贫困学生作为资助对象。2016年资助了25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6.1万元。2017年资助35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9万元。由于助学项目采取一对一核查走访,有效避免了重复资助的情况,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2018年走访工作刚刚结束,确定资助45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11.9万。
小杏云是“520.爱在身边”关注的对象,她今年12岁,母亲是河北人,父亲是山西人。不到两岁时,杏云妈妈得了白血病撒手离去,父亲遗弃了她,甚至还要把她卖给人贩子。被逼无奈,外婆带着她来到海安。由于没有身份证明,没有户口,没有学籍,没有低保,只能和外婆栖身于废弃的破房内。义工联知道情况后,费尽周折,终于为小杏云落实了户口,报上了学籍。几年来,义工联多次上门慰问,送钱送物,陪伴她学习,进行心灵抚慰,鼓励她增强自信、健康成长。一天,访问完小杏云,离开的人步履艰难,送行的人哽咽连声。就是在那一瞬间,王美琴泪流满面,她给予了小杏云太多的关注,太多的牵挂……
2016年6月23日阜宁遭遇特大龙卷风灾害,电视新闻播报后,义工联连夜制定救灾方案,短短两天就募集款项14万之多,全部购买成灾区急需物资,连同募集的3万多元物品,会长王美琴亲自带队送往灾区一线。整整两大卡车的物资都是义工们自己装卸、自己搬运,亲手送到灾区人民的手中,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2017年的一个夏日,在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值班的周丽、王美琴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带着两个七八岁样子的孩子,立刻上前询问。得知这母子三人来自山东德州,也不知怎么就流浪到了海安,却不知怎么回家了,身上也没钱了,一天都没吃饭。周丽王美琴立刻联系救助站,同时买来面包和水。海安救助站很快联系到了她的家人,第二天一早将母子三人送到南通救助站,由南通市救助站派专人将母子三人护送回山东。
除了不断开辟创新新的公益项目之外,义工联致力于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建立健全组织章程,各项管理制度,义工管理办法。率先实施志愿者爱心回馈细则“公益时间银行”。也是全市第一家配备了专业法律顾问的志愿服务组织。
海安义工联注重宣传,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他们创建了微信公众号,传播公益理念,弘扬正能量。他们有自己的“记者”,自己的“摄影师”,自己的“编辑”,每次活动都有摄影记录,有文字记述,有图有文,图文并茂,制成美篇,展示义工联每一次活动的过程、亮点。编辑们为了及时赶稿,有时忙活到深夜1、2点。海安义工联微信公众号,报道及时,宣传力度大,社会影响深远,连续两年被评为海安市“十佳网媒”。(丁娟 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