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海安市慈善基金会揭牌成立,掀开了我市慈善事业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从此,我市的慈善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快车道。
海安慈善基金会是经江苏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全市唯一扶贫救困领域的民间慈善基金会。原始基金数额为3480万元,源于政府资助和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的捐赠。海安慈善基金会以弘扬传统美德、动员社会慈善资源、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更多地募集慈善资金,更好地资助城乡困难人员就医、就学和基本生活。
海安市慈善基金会启动仪式暨慈善募捐总结表彰大会在海中体艺馆隆重举行,原县四套班子全体负责人,县人大常委、政协常委,各镇党委书记、分管负责人、民政助理,县级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县民政局、慈善总会全体负责人,初、高中学校校长,县属医院、各中心医院院长,重点工业企业、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以及商贸流通企业主要负责人,捐赠10万元以上的各类企业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辉煌时刻。原南通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海安县县委书记章树山与市慈善总会会长程亚民为海安慈善基金会揭牌。南通市市委常委、常委副市长、原海安县县长单晓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海安慈善基金会的成立,有助于调动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积极性,能够引导和带动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汇聚各方力量,为全面建成海安小康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大会进行了表彰,播放了《爱的呼唤》专题慈善宣传片,进行了“情暖海安” 专场文艺演出,现场气氛持续不断推向高潮。
海安市慈善基金会成立以后,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科学、健康地运作资金,培育资金,发展基金,确保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努力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支撑的物质力量。基金会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一是扎口管理。根据市委慈善基金募集活动工作方案中“统一扎口”的要求,慈善基金会将有关部门已经开展的慈善专项救助项目,进行调查摸底,凡通过公募活动解决救助经费的,符合救助条件的,统一纳入市慈善基金会的专项救助资金安排,仍由有关部门实施。二是分级使用。对各区镇在2010年大募捐中募集的慈善基金,全部进入市慈善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以确认数为基数,50%划归各区镇计算利息,以后每年按增值部分返还各区镇,并签订协议;超过确认数部分,全额返还各区镇;返还部分均用于各区镇的慈善救助。三是保值增值。历年募集到的资金,扣除因返还各镇的超额部分和年底慈善救助安排,作为慈善资金的原始基金,存入市慈善基金会专户;经研究讨论,市政府批示、市财政局见证,将此款借给有关方面地方建设,以10%计算年息,每年一次返还,专项用于慈善救助。据有关资料统计,2017年基金会善款总收入3633万元。其中“一日捐”募款928万元,村居工作站募款1146万元,冠名基金70万元,定向捐款58万元,资金增值收益1378万元。目前,我市慈善基金存量已达到1.4亿元。
慈善基金会成立8年来,建立了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议事规则,严格把握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等关键环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基金会的各项收支“公平、公正、公开。”慈善基金会先后建立了募捐管理办法、救助管理办法、善款项目实施办法 ,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重大事件报告制度、理事会监事会工作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信息公示制度等。理事会、监事会、会长办公会定期召开。坚持年度审计制度,每年年终对当年慈善募捐、救助和管理费用由市委审计部门专项审计,审计结果在慈善网站等媒体公示。坚持年会制度,每年3月份召开一次全体理事成员会议,进行年度慈善工作情况汇报、年度财务情况汇报,年救助资金及项目安排由全体理事审议表决通过;市委主要领导发表重要讲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今后慈善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
海安慈善基金会扮演了“种子基金”角色,着眼于社会和谐,服务于困难群体,通过资金支持来推动优秀公益项目和公益组织的发展,也为公益慈善事业与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有效结合探索新路子。2010年以来,助老、助医、助学、助残、助孤、助困在海安大地蔚然成风,让每一位受助者都深深感受到了人间真情,让每一位捐赠者都增强了慈善美誉感与社会幸福感,弘扬新时代的主旋律,彰显了海安慈善的靓丽风采。(张华国 陶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