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活力素”,慈善是弱势群体心中的“一盏灯”。海安市党政干部“慈善一日捐”已持续了八年,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献爱心,爱心捐资已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全覆盖的工作目标。2013年由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5.12”设立为“海安慈善日”,打造了海安市慈善工作的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海安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海安市党政干部“慈善一日捐”的初衷。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大打扶贫攻坚战,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201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善款用于救助困难群众,做到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名困难群众。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党政干部、企业家带头捐赠,才能将这项特色活动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才能使之成为脱贫攻坚战役中一场硬仗,打赢了这场硬仗,整个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就能大获全胜。海安人经过八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
二、海安市党政干部凝聚共识带头一日捐。2010年10月,在海安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领导的带动下,海安人民奉献爱心,春潮涌动,在“慈善一日捐”活动中,从书记、市长到一般干部,从市级机关到区镇机关干部、教师、医生形成了共识,“我是领导我带头、我是党员我带头”已成为海安市党政干部追赶超越、争当先锋参与“慈善一日捐”的自觉行动。在每年的“一日捐”活动现场,人们可以看到市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捐款都在1000元以上,机关部、委、办、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们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天的工资收入投入捐款箱,区镇机关干部和全市的教师、医生也都闻风而动,主动、自觉地投身这奉献爱心的热潮,这时他们的脸上都会露出大爱的微笑,这样的微笑涵盖了海安党政干部奉献爱心的无限情怀,表达了他们与困难群众血肉联系结下的深厚感情。2013年,海安市进一步深化“慈善一日捐”项目,将每年的“5.12”设立为海安慈善日,将这项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并以此为平台,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几年的尝试,海安市的慈善救助项目不断做大做强,让海安的弱势群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慈善的阳关照亮了海安困难群体的心灵,8年多来,全市先后得到慈善爱心救助困难群众达到9.6万多人次。
三、海安市三级联动一日捐。海安市党政干部慈善一日捐实现了市、镇、村(居)三级联动的良好氛围,每年“5.12”期间,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捐赠活动,区镇也同步推进组织镇区干部捐资。活动中,区镇主要领导主动带头,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使“一日捐”活动有序推进。2016年,海安市开始谋划筹建村居慈善工作站,在筹建活动中,村居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很快,全市实现了村居慈善工作站全覆盖的目标。目前,我行善,我快乐已逐步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和村(居)民的价值取向。2018年全市232个村居捐资1260万元,村(居)慈善工作站被人民群众称之为家门口的“慈善之家”。
据了解:海安在慈善一日捐的活动中,也涌现出一批精心组织、自觉奉献爱心的义工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级机关党工委、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地税局等单位,坚持领导带头,扎口引领,努力建设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道德高地,确保一日捐活动开展有序,保障了困难群众得实惠,八年来,海安市慈善一日捐累计募集善款4900万元以上。(韦荣奎、杨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