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省慈善总会在镇江市召开了全省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市慈善总会做了《创新慈善载体 夯实慈善基础》的发言,由此“海安慈善”亮相江苏慈善大舞台。
2015年,南通市慈善总会在我市李堡镇召开了慈善工作现场会,我市做了《发展村居慈善 建设和谐社区》的经验介绍;2016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召开基层慈善组织建设会议,海安市政府做了《夯实基础 织牢网络 推进慈善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发言,着重介绍了我市基层慈善组织建设的情况;2017年,省慈善总会召开宣传工作座谈会,我市慈善总会受邀介绍了慈善宣传工作的做法和体会;2018年4月,省慈善总会在宝应县召开全省基层慈善组织建设会议,海安慈善总会做了《规范管理 优化质效 巩固和发展村居慈善工作站》的经验介绍;6月,南通市举办慈善工作培训班,我市慈善总会王秀和会长做了《加强管理 持续发力 促进村居慈善工作站健康发展》的演讲。几年来,湖南郴州、陕西汉中、江西赣州以及本省的苏州、扬州、淮安等省市的慈善工作者纷至沓来,考察海安品牌,研商慈善事业发展的途径。
那么,“海安品牌”有哪些内涵、哪些特色呢?这里套用《江苏慈善》2014年第五期新闻综合上的一段话,“省慈善总会会长俞兴德在总结海安慈善的经验时说:海安慈善有几个突出的亮点值得各地借鉴,慈善日、一日捐、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全省探索了路子”。归纳起来,海安品牌大致有六点: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机制明确。历任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抓慈善,从洪锦华、秦厚德、张爱军、章树山、单晓鸣、陆卫东到现任书记顾国标、市长于立忠,都把慈善放在文明海安、和谐海安建设的重要位置上,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6份指导性文件,为全市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宣传造势,慈善氛围浓厚。市慈善总会围绕打造全民“知善、向善、行善、乐善”的工作要求,着力抓了两支队伍和五个平台的建设。两支队伍即慈善宣传报道员队伍和慈善文艺演出队伍。总会在全市各区镇和相关部门聘请了26名兼职报道员,明确了任务、要求和奖励办法,近几年来,每年在县以上媒体用稿300多篇,其中国家级媒体50多篇。总会联系老年体协艺术团建立了一支20多人的慈善宣传轻骑兵,先后编排了《暖流》、《小站大爱》等10多个文艺节目,每年到村居、社区演出20多场,观众2万多人次。五个平台就是:《海安报》、海安广播电视台、海安发布、《海安慈善》和海安慈善网。市总会与《海安日报》等媒体合作,开辟“慈善之光”专栏,刊发慈善宣传文章,播发慈善专题节目。现己汇编了海洲杯、蓝岳杯、德荣杯3本征文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为慈善之光征文集作序。由市慈善总会编辑的《海安慈善》内刊,传递省市慈善要求,反映基层慈善动态,已出刊38期,用稿550多篇。海安慈善网创办以来,采用文稿1000多篇(条),点击量超过60万人次。三是设立慈善日,汇聚正能量。2013年,市人大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海安慈善日》的议案,确定每年5月12日为海安慈善日,在慈善日期间,社会各界组织慈善宣传、募捐、救助和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开辟了全省市县设立慈善日的先河,至今慈善日活动已举行了6届,从实践来看,“慈善日”激情四射,善流涌动,为全市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四是倡导“一日捐”,坚持常态化。2012年,慈善总会向全市各界发出“一日捐”倡议,要求干部、职工每人每年捐一天的收入,企业捐一天的利润。倡议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总会还与1066家企业签订了“一日捐”协议。这几年,每到慈善日,市四套班子领导都带头捐善款,献爱心,今年慈善日期间,“一日捐”善款达到1260万元。五是优化项目设置,打造阳光慈善。总会与市卫计委、妇联、老区促进会等14个部门组织实施了“贫困母亲”、“见义勇为”、“癌友之家”等18个慈善救助项目,市总会重点实施了“百户助困”、“情暖学子”、“阳光之肾”和“千户阳光”等4个品牌项目。目前慈善救助基本形成了以村居为主、以项目为主、以救急救难为主的“三为主”格局,去年,“百户助困”项目获得南通市优秀慈善项目奖。六是优化质效,巩固和发展村居慈善工作站。2016年,我市232个村居全部建成慈善工作站,在南通市第一个实现基层慈善组织全覆盖。几年来,总会强化管理,持续发力,保证了村居慈善工作站健康发展。截止2017年底,全市村居慈善基金存量达4800万元,年救助额760多万元,受助对象2万多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安慈善在实践中承前启后,创新发展,趟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在慈善的舞台上,唱响了“海安品牌”,先后三次荣获省慈善宣传先进集体奖,2016年,获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金官 齐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