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成语里的慈善故事

【信息时间: 2016-12-08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晚餐后,爱人问我:“集腋成裘何意?”我告诉她,这是个成语,出自《慎子·知忠》,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袍。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却能制成皮衣。《慎子·知忠》上说:“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我们做慈善也是这样,一人有难,众人帮忙,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譬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捐助一点零用钱,集腋成裘,就是一笔很大的数目,许多失学儿童就能重新上学了。就像我们每年“5·12”的一日捐,“一日捐”只是我们全年收入的三百六十五分之一,但把全县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的这笔钱积累起来,就是一笔大数目,就能解决全县困难家庭、失独家庭、残疾人家庭的大问题。这就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我又对爱人说,不少成语都有慈善的含义,像上面所说的集腋成裘、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等,还有一些成语我们也可以引伸到慈善上做一些解释。譬如,涸辙之鱼、嗟来之食等。
涸辙之鱼出自《庄子·外物》。《庄子·外物》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田赋,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谁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辗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挣扎。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你也许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发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我经常生活的环境,没有安身之处。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样多的水就能活下来了,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里找我呢!’”
这个成语故事揭示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要靠船下篙,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
嗟来之食出自《礼记·檀弓下》。《礼记·檀弓下》记述,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灾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得这个地步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行善者,首先应该树立人人平等的意识,无论行善者还是接受者都有人格的尊严,行善者不要端着“救世主”的架子,非让人感恩戴德。严格说来,这不是真善。
爱人对我说,看来你对慈善的研究深矣!我说,接触多了,总归知道一点。(程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