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德荣杯慈善之光征文】他用一颗慈善的心呵护花朵绽放

【信息时间: 2016-11-23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今年 65岁的吴兴宝,是江苏省海安县高新区凤山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校外教育辅导员。4年前,她创办了海安高新区第一个无偿家庭辅导站。据统计,至今已有300多名少年儿童在站里欢快地度过了校外学习娱乐生活。5个寒来暑往,5载默默耕耘,尽管花费了10多万元的毕生积蓄,尽管占据了全部退休生活,但看到活泼可爱的孩子蜂拥而至,“吴爷爷”的亲昵之声不绝于耳,吴兴宝的心里总感到甜丝丝,美滋滋的。他望着孩子们就像花朵一样美丽绽放,健康成长,对自己的辛勤付出,由衷感到骄傲,无怨无悔。
真情拓展一方校外辅导园地
20125月,吴兴宝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目睹农村留守儿童放假后无人照管,不是在家看电视、玩游戏,就是沉溺于网吧或四处闲逛,心中十分担忧。经过反复酝酿,吴兴宝决定仿照大集体时代“耕读学校”的模式,建立一个校外教育辅导站,免费帮助附近村居的留守儿童开展校外辅导教育。
吴兴宝在征得老伴、女儿、女婿的同意后,把年租金收入近万元的出租房收回来,改建成图书室和阅读室。投入几万元新建2间平房作为学习室、活动室、乒乓球室,一室多用。女儿、女婿积极响应,拿出2万元购买了桌椅、书橱、学习工具书和小型活动器材,女婿发挥职业特长设计了精美的标牌、喷绘,为辅导站的装潢美化立下汗马功劳。他和老伴进行具体分工,自己担任辅导站的专职站长,兼文科老师,老伴是辅导站的全职班主任,兼理科老师。
经过全家上下的共同努力,家庭辅导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终于诞生了。教室、活动室、健身房一应俱全;院外,天竺、黄杨、丹桂、芭蕉等树木花卉四季常青,馨香扑面;室内,名人名言,挂满墙壁,课桌凳椅,整齐划一;3000册图书,20几种报刊,陈列有序,书香四溢。
自费兴办家庭教育辅导站,吴兴宝确立的办站初衷:让辅导站成为一方园地,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就像花朵似的在这儿快乐成长,竞相开放;要成为一个摇篮,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中,帮助更多的少年儿童从小筑就长大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要成为一座熔炉,在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中,为少年儿童植入更多的红色基因,使之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要成为一个平台,成为自身老有所为、发光发热、奉献爱心的一个宽广舞台……他的愿景是多元的,经过5年多的辛勤努力,这些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吴兴宝的內心感到无比欣慰。
精心谋划丰富多彩的校外辅导活动
生命在于运动,辅导站的活力在于活动。吴兴宝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校外辅导活动,既赢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又增强了辅导站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爱国主义教育常注孩子的心田。在党的生日、革命纪念日,吴兴宝的校外辅导站积极开展“学党史、学国史,听党话、跟党走”活动,举行了“老少携手走访好党员”征文比赛,开展了“童心向党话梦想”——讲、看、唱、画、说、访、联、行、征、展10字系列教育活动。
传统教育启迪成长之路。清明节,吴兴宝组织青少年到海安烈士陵园开展“继承烈士遗志,立志报效祖国”主题活动,聆听革命斗争故事,参观七战七捷纪念馆等。
感恩教育让爱心尽情绽放。三八节,他组织学生制作感恩卡,赠送父母并举办“孝敬父母,树立感恩之心”讲座。
法制教育坚持不懈。在每年寒暑假开班伊始,吴兴宝总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法制教育,邀请片区民警为孩子作文明交通讲座等。
吴兴宝结合我们的节日——春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一系列活动,传承中华文明。
经典诵读展风采。吴兴宝每年暑假都组织小读者参观一次江淮文化园凤山书院,吟诵国学经点,品味人文魅力,体验户外生活。
悦读一夏晒美文。他每学期都与区文化站、中大街社区联合开展一次“牵手父母共悦读”小小故事会活动。
亲情联系护心灵。吴兴宝组织开展亲情联系、“阳光下共成长”亲子拓展训练营活动,每周六让留守儿童通过QQ、微信等与家长进行一次视频对话,以满足他们的相思之情。
提高才艺搞比赛。吴兴宝每年寒暑假组织孩子们举办一次朗诵会,手抄报比赛,象棋赛,乒乓球赛,猜灯谜,绘画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信心。
代理妈妈温暖童心。他协调各方面力量,挑选富有爱心的22名退休教师担任“代理妈妈”,与22名留守儿童建立忘年交,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让留守儿童经常得到母爱滋润,让生活不泛温暖与亲情
爱心滋润祖国花朵
义务兴办家庭辅导站很快在邻里街坊传开了,有误解,更多的是赞许。对他而言,无疑是增加了动力和鞭策。吴兴宝倍加努力,办好辅导站,回报社会。
由于辅导站初见成效,远近闻名,许多困难儿童、残疾孩子的家长们,都慕名而来求助,每天来站的学生20-30人之间,暑假高峰期有50多人。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吴兴宝一方面主动和村党支部联系,把免费辅导站扩点增容,除了自己的家外,又利用村辅导站和学校的活动阵地,发挥站校结合“同源共振的作用。另一方面,动员村里10多名退休教师参加辅导站工作,他自己则在这几个站之间来回奔波,人们戏称之为“跑教老师”。
吴兴宝把每一位进站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呵护,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点亮“心灯”。几年来,他从蹲网吧开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把有些网瘾少年从网吧拉进了辅导站,拉到了课堂上。迷上游戏机的卢小龙,是个让人揪心的孩子。他把小卢拽到书屋里,一不留神又跑了,一连好几次。最后,吴兴宝采取“盯人术”,天天陪伴打乒乓球、练书法、学画画,连续盯了一个多月,硬是帮助戒掉了“游戏瘾”。在辅导站里,他主动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对他们分外体贴。冬天上课,端来取暖器,夏天上课,打开大空调,熬上绿豆汤。他不仅给孩子辅导作业,教做人的道理,讲为人的责任,还传授书法技艺,启蒙作文。对行为习惯差的孩子,每天还给他们多加一节“行为课”。 他和孩子们经常进行互动游戏,才艺展示。孩子们都将辅导站当成自己的家,殷殷期盼周末的到来。他们说:“最盼节假日 、双休日,能和吴爷爷在一起”。
孩子们每天下午放学后,辅导站安排400——600、双休日全天候,一年365日天天开放。星期天谁家有特殊情况,吴兴宝免费留学生吃饭,遇到突然下雨,一部分家长未能及时接送,吃饭的孩子更多了。姑娘女婿理解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好事,他们还会经常从外地给这些儿童带回大包大包的巧克力、奶糖、水果等零食。女儿、女婿节假日在家,辅导站还会增加电脑辅导课。他的家中正常备有常用药,防止一些学生头痛、发热等疾病发生;碰到留守儿童生日,便买来生日蛋糕送上一份美好祝福……
退休后,吴兴宝和老伴搭档累计辅导300多名少年儿童,他们中一些人由开始的“普通生”后来变成了三好生,由开始的“问题生”,变成了进步生、优等生。孩子们的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都夸他是个“活菩萨”,为留守儿童办了件大好事。
不图享受、不爱钱财,他却把精力倾注在关爱留守儿童身上。吴兴宝的善事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也得到大家的关心和支持。2013年,南通市和海安县妇联得知他分文不取,义务办起留守儿童辅导站后,特地送来1台联想电脑、一台打印机和1架电子琴,2014年,海安县卫计委送来400册价值5000元的少儿图书。几年来,吴兴宝累计编写宣讲材料50多篇,作主题德育报告80多场次,在县以上报刊发表关工文章500多篇。他的家庭被评为“首届南通市最美丽农家标兵户”,海安县“幸福家庭”、“高新区最美家庭”。 他本人被表彰为南通市优秀志愿者、海安县“最美夕阳”、“有为之星”、“读书明星”等。
吴兴宝表示办好家庭辅导站只是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但他将继续前行, 奉献慈善爱心,为祖国花朵开得更灿烂和祖国的明天更美好发挥光和热!(张贵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