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鹤年(1906.5-1978.6),如东人,出生于中医世家。章鹤年在海安麻风病防治院工作10多年,他体贴病人痛苦,深入病房,问寒问暖,了解病情,深得麻风病人的一致好评。
章鹤年幼年入私塾读书,悉心好学,刻苦勤奋,打下了深厚的儒学功底。上世纪20年代末,全国名医荟萃上海,上海中国医学院是唯一的中医高等学府。1929年,长辈尽家中所有把章鹤年送到上海中国医学院投考。他不负众望,顺利考取,插入二年级学习。在名医集聚的高等学府,他得以聆听秦伯未、蒋文芳、章次公、包天白等名医授课。1929年毕业后,章鹤年留校工作,从事中医临床医疗与教学工作。
在上海中国医学院学习与工作期间,章鹤年坚持中医临床,在上海方公浦诊所应诊,以内科、儿科、妇科、杂病见长。章鹤年努力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毕业后不到3年,就编辑出版了《家庭食物新本草》。他所著《喉科概要》《本草概要》《卫生概要》,被编入中国医学问答丛书,由上海梅白格路新中国医药研究社出版。《秦氏内经学》(民国二十五年,作者:陈中懽、章鹤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
1937年,“8·13”淞沪战役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民不聊生,学校同样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抗日,章鹤年离开上海中国医学院,回到家乡如东石甸乡(旧属如皋县,今属如东县双甸镇)抗日根据地行医。由于战事不断,生活艰辛,苏北经常流行鼠疫、霍乱、伤寒、天花等传染病。章鹤年怀着一颗“医乃仁术”之心,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计报酬,不怕传染,参加救治传染病人。他运用中医有关伤寒杂病、温热病症的理法方药,救活了很多抗日将士和贫困群众。他的医术在根据地很有名气。新四军东进后,章鹤年被任命为如东双北区参政工作团成员兼卫生员,如东卫生委员会委员。
1959年4月,海安麻风病防治院成立,南通专区领导联想到章鹤年家祖传治疗麻风,调章鹤年到海安麻风病防治院承担中医药防治麻风病的科研工作。在工作中,章鹤年体贴病人痛苦,深入病房,访视病人,问寒问暖,了解病情。无论麻风病或其他杂病,他同样关怀,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海安麻风病防治院地处里下河水乡,时有水灾,为了让病员免遭灾害和病痛折磨,他有时步行十多里淌着齐腰深的水给病员送医送药,从不叫苦。
章鹤年一方面学习皮肤病西医诊治方法,以提高综合治疗水平;另一方面研究整理中医防治麻风病的临床资料并大胆创新。他创制了15个新方剂应用于临床,其中10个方剂取得较好疗效。章鹤年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得到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国家卫生部顾问马海德博士的高度评价。
从医50余载,章鹤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精湛的医术,使无数患者摆脱了疾病的痛苦,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
仇湖乡一病人患严重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严重变形,两腿僵直,疼痛不已,不能屈伸,被人抬来就诊。经章鹤年治疗后,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自如。
朱家舍一渔民的儿子得了温热重病,生命垂危,医院叫家属回去准备后事。家属心有不甘,请章鹤年诊治,两个月后就病愈。
国营砖瓦厂一工人的父亲得了肺部恶性肿瘤,西医说只能活几个月了。该工人抱着一线希望,请章鹤年治疗,结果其父又活了10多年。
一支气管扩张病人,突然大咯血,虽经急诊抢救,仍生命垂危,请章鹤年会诊。一剂中药灌服后,其病情即趋于稳定,脱离生命危险,再经调治逐渐康复。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虽经常输血,仍不能改善病情,遂求治于章鹤年。章鹤年给予健脾胃,补精血之法治疗,不出两个月病情大为好转。
……
这样妙手回春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海安里下河水乡,章鹤年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是一位奉献爱心的人。(程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