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德荣杯慈善之光征文】善者寿

【信息时间: 2016-11-23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今海安县境旧属泰县、如皋、东台三县管辖,三县旧县志中记述了百余位长寿者的“积德行善”、“和厚好义”、“恤贫解难”、“见善必为”的事迹。其中有修路建桥、资助育婴堂和养老院、置田为义冢、岁歉赈灾,施衣舍药的;有清贫自守、慷慨乐输,刚直好义、排难解纷的;有解囊济危、倾力相助,怜恤孤寡,常年不懈的;还有以医行善,义诊施药的等等。
清嘉庆六年(1801年),何邦彦运粮抵京都管辖的保定于家村时,暴雨倾贫,洪水猛涨,村庄淹没,无数村民溺水身亡,攀高哀叫和附物浮水呼救者已声嘶力竭,奄奄待毙。何见之不顾个人安危,亲率从人冒险“救挽千余人”,并“食以粥糜”。七天后水退,被救的村民感激不已,无以回报,决意以人相赠,何坚辞不受。保定人感其恩德,即在寺庙内高悬大匾供奉,以兹垂念。一次,何邦彦路过扬州,见一贫妇卖身葬夫,当即解囊相助,不留其名。何邦彦一生就是这样好义行善,不图报答。享年94岁。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时已99岁的老人陈淑,字翼圣,一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乐善好施。尤其是到了晚年,更是倾其家产财力行善,他说:“遗金于子孙,不如积德行善。”
吴世元妻冒氏,性宽厚,邻里凡有困难者皆倾力相助。清咸丰六年(1856年)春,严重饥荒,她毅然倾仓粟谷数百斛(咸丰旧制一斛为二点五斗)全部赈济灾荒。寿登90岁。
吴世云,字锦庆,性和厚,好施予。吴家境并不富裕,但常资助贫僧衣食,并为僧代拾字纸20余年。僧亡,捐资买棺。生平济贫、修桥等善举甚多,仅对贫民施棺就累至百余具。享年88岁。
沈子瑜,字又珍,少时丧母,兄亦早逝。他家境清贫,节衣缩食,终年以粥充饥,而抚养孤儿如亲子,以助人为乐事。生平无疾言忿色,临终犹言子孙以“为善最乐”。寿登95岁。
谢王河乡马桥东首(今属高新区西城街道胡集村)徐启元,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农历九月初六日,卒于民国二十二(1933年),享年101岁。徐启元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农民,一生勤劳节俭,待人和气,与物无争。其家境一般,但修桥补路、乐善好施之事常年为之。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农历九月初六日,为老人百岁生辰,徐启元有子、孙、曾、玄21人五世同堂。当时,胡集开明乡绅王骥骧、谢述先、丁月江等十余人共同发起,替徐启元老人贺寿,泰县(时海安及海安以西的胡集、曲塘等地属泰县管辖)县长张绎等人送来龙头拐杖、皮风帽、丝棉袍等纪念品,以作纪念。(程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