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届五旬的丁凤喜是海安县南莫镇黄陈村支书、省劳模、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也是一位赢得美誉加声誉的“金牌慈善站长”。
2015年,海安县、南莫镇在黄陈村举办全县首批建立村居慈善工作站现场会,丁凤喜支书不仅现场捐赠个人3000元善款,还代表家人和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一起以家庭名义,每个家庭捐款2000元,兴起了“涌动的黄陈善潮”,搅热了黄陈村2000余户村民家家捐善款,80多个在外创业村民人人捐献千元爱心款的“爱心热流”。村慈善站建站的三天时间里,筹集善款30余万元,100%的村民捐了善款,20多户特困户分享了每户500元的爱心救助款,彰显了“小站大爱真温情”的黄陈效应。县、镇慈善会领导热情点赞黄陈村是“慈善惠民第一村”。县慈善会特别向全县印发《善潮涌动黄陈村》的专辑。国家级《慈善》杂志、国家广播电台分别以《黄陈涌动慈善潮》、《慈善建站看黄陈》为专题作了宣传。
有人说,基层慈善站是“应景”的、慈善是“花钱”的,但是,丁凤喜支书却凭借博爱的情怀、踏实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打造了黄陈村常态化“举善扬善”的慈善工作站,铸就了长效化“向善行善”的黄陈村风。点击他“一二三四”慈善哲学观,让人们不能不为他那“慈善为怀,扬善惠民”的党性善心所感动。
一 ——持恒保鲜对慈善工作的一腔热情
基层慈善工作是助急助难、助困助弱的良心工作,发挥着弘扬“友善”核心价值观不可替代的作用。丁凤喜支书担纲村慈善工作站站长首责,持续保持“建好慈善站,善佑众乡亲”的工作热情,叫响了“全村3000余人,人人献出一份爱心,就能汇成源源不断的黄陈爱心潮”的黄陈“扬善号召力”。
现实中,“上头千根线,下头一根针”。慈善站工作在农村基层往往被纷繁复杂的工作所挤压,也往往使基层干部被“烦心的捐钱”所忽视,不愿意去做“烦神去为他人募集救助款”的吃力不讨好的事。心态不摆正,干起工作来便如纸上谈兵,自然也就打起退堂鼓。丁凤喜支书勇立乡村慈善潮头,时刻把慈善站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每年年初,他都会向村两委会提出“唱响慈善四季歌”的工作规划;每年的学习教育活动中,他总要提出“唱好慈善站连续剧”的活动要求;每年村民代表议事会上,他总是亲自宣讲慈善站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便在每个传统的节日里,带头给慈善站续捐“善款”,为特困户捐款,使全村人逐渐认识到慈善工作的魅力,也都真心实意地支持慈善站工作。
二 ——做实“两手抓两手都过硬”的良心工作
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使慈善站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今年,国家首部《慈善法》颁行之际,丁凤喜邀请上级领导走进黄陈村“慈善讲堂”,为全村的村民组长以上的干部、党员、志愿者作了专题讲座,播放了本村制作的“大善黄陈村”宣传片,使他们成为率先学习《慈善法》的排头兵。他亲任村黑板报主编,出刊两期学习、宣传《慈善法》的专题黑板报,修订增加了“友善他人”的新村规民约,不断提高大家的政策理论水平。
与此同时,他带领全村村民大搞“水产兴村”计划,兴办千亩提水围田养殖千亩螃蟹基地、百亩养殖水蛭示范基地,盘活了小河沟养殖鱼虾副业,鼓起了村民“钱袋子”,使黄陈村处处荡漾起“创业富民,慈善佑民”的新风尚。
三 ——精准把握好慈善站工作的“三点”实着子
强烈的服务意识催生慈善惠民的主动性,良好的基层形象形成了丁凤喜爱心惠民的亲和力。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丁凤喜应邀在全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动员会上,结合做好村慈善工作站工作作过一次很好的工作经验介绍。他深情地讲道,基层党员干部只有一点一滴地为父老乡亲做好事,做好每一项服务,送去一次次友善慰问。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才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的信任。而在服务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住“三点”实着子最为关键:一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着眼点和切入点;三是重点和难点。丁凤喜站长把准“三点”实着子,切实抓好慈善工作站的建、管、用系列工作,确保把村慈善工作站工作常管常新,常用常话,打造成村民拥护的“第一品牌惠民工作站”。就在今年村“两委”选举之际,丁凤喜特别要求每个新当选的干部,要全力接好慈善站接力棒,做到人员变动,班子不散,队伍不少,工作不断,链子不掉,确保慈善工作站运转不停歇。
四 ——着力强化慈善站“四积极”影响力
作为行政村的“第一村官”、“第一村民”,丁凤喜支书深刻认识到:村党组织、村委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是做好村居慈善工作站的前提和条件,而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又与慈善站长的“四个积极性”密不可分。
在村居慈善工作站实践中,丁凤喜支书时刻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丁凤喜式慈善工作法”:一是积极向镇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的支持;同时适时向村两委会班子传递宣传慈善法规信息,争取班子成员的支持合力;二是积极与村两委会共同研究村慈善站推进工作方案,把握关键环节,为做好村居慈善站工作夯实坚实的组织保障。三是积极推动慈善工作围绕扶贫攻坚、建设和谐文明新农村结合起来,通过工作实践发挥慈善惠民的作用。四是积极向上级和村民通报工作中出现的成效和问题,培育凡人善举的典型,弘扬友善文明新风,为卓有成效地开展慈善站工作整合顶天立地的社会资源,把村民身边的慈善工作站深入地、生动地办到“离群众心房最近的地方”,谋求村居慈善工作站的新突破、新提升。
两年来的村居慈善工作站的实践,使丁凤喜支书心中结下了不舍的情结:在忙碌的基层工作中,丁凤喜扛起了一名基层村支书、慈善站长的责任,体会到这份责任带给他的快乐和自豪。人们相信:丁凤喜支书会带着对村居慈善工作站的无限眷恋,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