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江苏海安县的19岁的小伙儿捐献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救助年轻生命

【信息时间: 2015-10-2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他人有难,慷慨伸援手。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19岁的大学生王逸,为了一个白血病患者,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1016号,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他已经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成为江苏省目前最年轻的捐献者。

一大早,记者在医院的血液科病房里看到,整个房间被布置得格外温馨,鲜花簇拥在床头,天花板上挂满了同学们特意制作的千纸鹤。王逸在父母的陪同下躺在病床上,正在等待医护人员对他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八点半钟,随着穿刺成功,血细胞分离机开始运作起来。

今年19岁的王逸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去年上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几个月后,红十字会就给王逸打来电话,告知他的干细胞与北京某家医院的一名31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相合,这让王逸感到十分意外。

王逸告诉记者,当初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也没有向父母主动提及,直到红十字会通知他高配成功,他才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

在了解了捐献的相关流程和知识后,开明的父母果断同意了王逸的决定。而这个时候,王逸所在的学校也从红十字会方面得到了消息。

当初积极报名后,王逸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有一天和别人配型成功。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王逸接下来就要进行更加严格的体检。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出了一些小插曲。

因为王逸体重超过了200斤,他在第一次体检时尿酸超过常人近一倍,这让王逸一度十分紧张,尽管医生说,造血干细胞的质量与尿酸偏高没有直接关系,但王逸为了不影响最后的捐献,还是想方设法,在减轻体重和控制尿酸上做了很多努力。对此,王逸的同学们都看在眼里,也深深地为他所感动。几经努力,王逸的体检终于顺利通过,可以实施捐献。

下午两点半钟,在持续了六个小时的采集以后,300多毫升的造血干细胞被装入冷藏箱,由红十字会交给了从北京专程赶来的工作人员的手中。

离别之际,工作人员还特意给王逸转交了一份由那名白血病患者写来的感谢信,此时的王逸眼眶里噙满了感动的泪水,他也表达了对对方的祝福。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因为配型成功差不多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几率,所以王逸仅仅入库一年多就能配型成功实属不易,而像他这样年龄只有19岁的成功捐献者,也十分少见。目前,王逸是海安县第二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江苏省第457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张贵才、汪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