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闲暇时,钱惠萍就陪父亲看看花草,浇浇水。

     走进海安镇海北村1组钱席松老人家时,他正坐在屋内的椅子上看报纸。今年76岁的钱席松很少有烦心事,“我女儿惠萍什么事都帮我安排好了,我没什么要操心的。”老人口中的女儿,并不是他亲生的。老人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唯一的女儿是他收养的,至今尽孝膝下,惠萍也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孝顺女儿。

  不满周岁,与养父母结缘

  在钱惠萍还不满周岁时,亲生父母因家境原因打算忍痛将她送给别人抚养。而钱席松因妻子患病,没有子女,正想领养一个孩子。就这样,钱惠萍离开了亲生父母,来到了钱席松家,成了他家的养女。

  钱惠萍自幼懂事,八九岁时她便承担起家里的家务活。每天放学回到家中,便生火煮饭,挑猪草喂猪,将家里家外收拾得妥妥当当,她常说:“爸妈平时工作挺忙的,我能做的事我就自己做,让他们少操心。”

  长大后,钱惠萍与丈夫刘贞桂结了婚。性情憨厚的刘贞桂考虑到钱惠萍家中仅有一个女儿,便自愿来到钱惠萍家与她的父母一起生活。后来,钱惠萍的儿子出生了,这让钱惠萍充满了希望。“我和老公都能挣点儿钱,家里日子过得也算平凡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儿子出生后5次脑血管出血,落下了病根,没办法治愈。面对现实,钱惠萍坚强地说:“不管怎样,只要我和老公在,我们俩就能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三对父母让她很知足

  “我比别人都幸福,我有三对父母,我的养父母、亲生父母还有我老公的父母。”钱惠萍提起家里的长辈时,笑着说,“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有很多宝啊!”

  钱惠萍的养母生前身体不好,连续动了3次手术,这可把钱惠萍愁坏了。“妈妈在医院,做手术心里肯定慌,我再怎么着都得陪在妈妈身边。”母亲病后,钱惠萍就一直在工作单位与医院两地奔走,直到母亲去世。

  2014年6月,钱惠萍的婆婆身体不好,却一直倔着不愿意去医院看病。钱惠萍得知后,将婆婆从田里直接送到医院看病。婆婆住院的十天来,因在医院洗澡不方便,钱惠萍天天大清早送老人去医院,晚上再接回来照顾。邻居劝她就给老人擦擦身子就好,没必要来回折腾。钱惠萍笑道:“只要妈妈舒服就好!”

  用心奉养七旬养父

  前段时间,养父身体不好住院了,可忙坏了钱惠萍、刘贞桂夫妻俩。刘贞桂因在工地施工,白天基本上没有时间去医院,钱惠萍便辞了工作,在医院照顾养父。一张椅子,一床被子,一个人上半夜,一个人下半夜,钱惠萍夫妻就在父亲的病床边安了“家”。钱惠萍说:“爸爸在医院,虽然有医生和护士帮忙照看,但是还是自己照顾放心。当时爸爸不能喝水,我就用棉花棒蘸水,帮爸爸润润唇。”每天除了在医院照料养父外,钱惠萍还经常回家做饭带到医院,“快餐再怎么也没有自己家烧得好吃。”如今,钱席松已经出院回家了,当提起这次生病,他不停地说:“再也没有人比我家女儿、女婿更细心周到了。有这么个女儿是我的福气啊!”

  钱惠萍的美德孝行儿女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领养的女儿刘馨欣与钱惠萍也很亲。“我女儿学的是护理,每次放假回来,总是帮我看看身体,给我讲讲保健知识,就希望我能健健康康的。”钱惠萍细数着与女儿间的点滴幸福。“养父母从小教育我要善良、宽容、仁慈、孝顺,他们一生没有一个亲生孩子,但是对我比亲生的还要亲。如今养母已经去世,我要尽全力照顾好养父,给他一个幸福的晚年,报答他对我的养育之恩!” 

  (县妇联供稿)

农家养女的孝老心

【信息时间: 2015-06-1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