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慈善站“下乡”让救助不出村

【信息时间: 2015-04-07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求落到实处,创新慈善工作举措,夯实慈善基层基础,推动我县慈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陆书记有关批示精神和要求,下面,我就推进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试点,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试点的重要意义

  推进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是一项改善民生、惠及基层困难群众的实事工程,是一件大好事、大善事。各区镇、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试点。要充分认识到这项试点工作是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具体行动,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现实需要,是不断创新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举措。建立村级慈善工作站,开拓农村慈善阵地,提升慈善救助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村级慈善自募自助,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针对性的帮扶,扩大了救助范围,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

  二、稳步实施,准确把握推进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试点的基本要求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县委陆书记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募捐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不能搞任何行政命令、不下指标任务。根据陆书记批示精神,我认为,要把好事办好,善事善办,善始善终,必须按照陆书记的批示要求,坚持群众自愿、循序渐进、资金统筹、阳光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试点。

  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村级慈善工作站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党委政府的民生实事与民间“凡人善举”的有机结合。

  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是我县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一方面要向句容等先进地区学习借鉴,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先试点,再总结,然后全面推进。各区镇要认真组织调研论证,选定2—3个经济实力好、中、差三个不同类型的村(居)作为试点,建立配套的班子队伍、规章制度等,有序开展试点工作。各区镇、各试点村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机制。今年底,县民政局、慈善会要对试点村情况进行总结,既要归纳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和运行中的漏洞,为其他村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成功模式和借鉴经验。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具备条件的区镇要着手全面推广。

  必须坚持资金统筹的原则。县慈善会、各区镇要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加强各村慈善资金的管理和指导,原则上由各区镇统一负责管理,既要确保资金安全,又要成为“下蛋的母鸡”,保障增值效应,增强造血功能。

  必须坚持阳光规范的原则。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阳光的原则,不断增强募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做到每一笔使用资金都经过集体讨论研究,严格把关,及时公示。同时,要定期公布账目明细,主动接受监督。

  三、扎实有效推进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试点工作

  要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强化稳定责任。各区镇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镇主要领导挂帅、政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班子队伍,县民政局、慈善会、各区镇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安排专人定期到镇、到村指导,关键时期每天要驻村指导,及时会商难点问题和矛盾,推进试点工作稳步开展;在村居开展慈善活动,对我县广大农民群众来讲是一个新鲜事情,各区镇、各试点村要通过电视、广播、手机、宣传栏等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广泛宣传发动,鼓励村(居)民自觉奉献、自愿多捐,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稳定是头等大事,各区镇、各试点村要细化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的社会稳定风险,将责任落实到点、到人,强化责任追究,保障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试点平稳有序开展。

  慈善是一项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弱势群体的工作,慈善工作的根基在基层、优势在基层、实效也在基层。希望县民政局、慈善会、各区镇把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试点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慈善工作上水平、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县慈善会会长 王秀和

  今天,李堡镇李灶、中凌两个村慈善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李灶、中凌两村村民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我谨代表海安县慈善会、海安县慈善基金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村(居)慈善工作站的成立,标志着我县慈善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历史里程碑,对促进我县全民慈善、构建覆盖全县的慈善救助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村(居)慈善工作站是镇慈善分会的分支机构,是镇慈善组织的延伸,也是其工作职能的延伸。

  借今天两站成立的机会,我想对全县村(居)慈善工作站提三点希望。

  一、把关心弱势、促进和谐作为建站的宗旨

  建立村(居)慈善工作站,既是上级的要求,也是全县广大社会弱势群体的迫切期望。我县慈善工作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救助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惠及困难群众每年6000人次以上,但是,与全县近5万多名社会弱势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是发展基层慈善组织,走全民慈善的道路。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慈善氛围,才能解决广大困难群众面广量大的救急难的问题,才能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所以说,关心弱势、促进和谐是我们建立村(居)慈善工作站的根本宗旨。

  二、把规范运作、百姓放心作为立站的保证

  慈善工作站的立站之本是规范运作,百姓放心。村(居)慈善工作站是建在老百姓身边的慈善组织,它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老百姓都看得见,理得清,丝毫含糊不得。所以我们要求各慈善工作站都要建章立制,规范运作,让百姓放心,让群众满意。在慈善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今天,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管理力是立足之本。因此,我们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制度来约束,更重要的还要按制度办事,做到规范运作。

  三、把坚持公平、维护正义作为护站的根本

  村(居)慈善工作站建立以后,要能持续发展,永葆青春活力,关键要靠各村(居)工作站在实际救助工作中坚持公平,维护正义,这是我们维护慈善工作站长远发展的根本。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捐的钱用到哪儿,受助人值不值得救助,有没有比其更困难的人没有受到救助。所以,救助款的使用一定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绝对不能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因素,考虑七亲八故的人情因素。要把慈善这块蛋糕切好分好,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生活最困难、遭遇最不幸、社会最同情”的群众身上。

  ■李堡镇党委书记 郁江

  我镇作为全县村级慈善工作站建设工作试点镇,深感责任重大。为保证试点工作有效开展,我镇精心选择了李灶村和中凌村作为先行试点村。

  自2014年12月2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慈善会的领导和指导下,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挂钩村负责人与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同谋划,共推进。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募集资金77.5961万元,其中李灶村募集40.74万元,中凌村募集36.85万元,两村群众参与率均达100%。

  建设好村级慈善工作站,是一项造福广大民众、促进社会和谐的民心工程。

  发展慈善事业任重道远,基层慈善事业特别是村一级慈善工作的开展基础差,难度相对较大。我们要广泛开展宣传,营造向善氛围;责任到点到人,科学高效建站;完善规章制度,打造阳光慈善,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6月底前全面建成村级慈善工作站,将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努力营造团结互爱、平等相待、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李堡注入新的活力!

  ■李堡镇李灶村党支部书记 储祥华

  我们李灶村建立慈善工作站筹备小组,明确责任和分工;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建站氛围;募集善款,增强救助困难群众的能力;完善手续,规范管理,保证善款募集使用阳光透明。我们根据县慈善会的要求,结合村具体情况,制定了善款募集流程和救助审批程序。

  我村的慈善工作站正式成立,我代表慈善工作站人员向全体村民和社会各界表态:1.认真执行县慈善会章程和相关制度,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保证慈善资金规范使用,阳光操作;2.按照县、镇慈善会的部署,积极开展好每年5·12海安慈善日活动,组织善款募集,增强救助能力;3.认真负责地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努力做到救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为困难村民排忧解难;4.自觉接受全体村民和社会监督,让慈善工作站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困难群众身上。

  ■李堡镇中凌村党支部书记 杨小平

  慈善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民生工程,我们首先建立了以党支部、村委会主要领导一起参加的建站工作领导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制定了建站工作计划,明确了各相关人员的责任。通过两委会、支部扩大会、广播大会等形式发动宣传,强化村民慈善意识。村组干部率先垂范,各企业家和个体私营企业主参与捐赠,全村户户参与、人人奉献爱心。健全规范慈善救助的工作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地实施各项社会救助,把有限的善款用到最迫切需要救助的最困难的群众中去,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宣传,提升全村村民的慈善素质;扎实抓好募捐和救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及时公示募捐和救助情况,发挥监督小组的作用,接受社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保证慈善工作站阳光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