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年轻的薛建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镇民政会计工作,来到了曲塘镇敬老院。13年间,她先后呵护300多位老人快乐地度过晚年……
五保老人完美的家
2000年,薛建到海安县曲塘敬老院从事护理工作,并担任院长。12年来,她精心呵护了近300多位老人,对他们倾注了无限爱心。
敬老院的老人有的聋哑、有的痴呆、有的性情乖僻。刚开始,不少老人与工作人员闹情绪,不好伺候。“我把你们当父母对待,你们肯定也能信任我。” 薛建这样想。
五保老人陆锦余因高血压中风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稍有不慎,搞得满床都是,薛建总是二话没说,马上提来一桶热水,替老人换洗了起来。
在敬老院,薛建时常会碰到这种事,但她从不嫌弃老人,把他们当亲父母看待。
90岁高龄的卢井民,是个哑民。2003年夏天,由于卢老爹心衰住院治疗,老人又患气管炎病,治疗一周后,医院说治不好,让敬老院派人拉回院照料,家里人来看了后,也认为没救了,准备后事。薛建对老人进行特别护理,从医院回来的当天晚餐,老人打手势好像要喝什么,别人以为他要喝茶,端来茶水,老人摇头,薛建见卢老爹把手放在嘴边删什么,连晚到几里外的鱼贩家里买来鱼给他看,老人直点头,薛建煎成鱼汤,并将鱼骨去掉,一勺一勺的喂老人。在薛建的精心护理下,卢井民竟奇迹般地多活了六个多月。临终时,老人多次竖起大拇指。
2010年大年初一,按照敬老院惯例,敬老院工作人员每年的初一都上班,给老人拜年,当来到第五包干区最后一个宿舍时,有一老人喊住薛建说,院长,王金根的宿舍你不要去,他泻肚子,上吐下泻,身上、床上、地上都是大便,等过了初一,我们来处理。薛建毫不犹豫地拿起水桶打来热水,将老人身上、床上的脏衣、被全部换掉,全身清洗后再换上干净的衣被,直到老人宿舍清理完毕,喂完药,时间已到下午1点多钟,家人一次次电话催促她回家吃饭,刚准备离开,王金根又拉了一摊,老人们都说,你走吧,我们来,可薛建说今天过大年,不能让你们做,就这样,一整天换洗了三次,喂了三次药,老人的病情终于控制住了。正月初二,亲属们来探望时,听说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并包了一个红包给薛建说,按我们农村的习俗这是一件晦气的事,包个包给你冲冲晦气,薛建坦然一笑,这是我份内的事。
“老人在世一天,就应该享受一天的生活。”然而,照顾老人光有热情不够,还要有方法。薛建没学过护理,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她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成了一个多面手。
2010年6月3日,83岁的院民吴根福因高烧不退,经花庄卫生院胸片初诊为肺结核,要到疾控中心确诊,6月的天气非常炎热,老人咳个不停,手上还拿了个吐痰的瓶子,坐都坐不稳,更不要说走路了,当薛建带着老人打车到疾控中心时,老人已躺下了,薛建只好驮着老人来到疾控中心,将老人平躺在化验室门前的椅子上,拿着胸片和痰的样本进行鉴定,结果出来后,医生们明确告诉薛建,这是非常严重的开放性结核病,传染性强,要送人民医院传染科,住院隔离,人民医院传染科专家许主任亲自到疾控中心来接病人,薛建又将其驮上电梯直到将病人送到病床上,这时老人听说要住院,死活不住院,拉着薛建衣服要跟她一起回去,哪怕死都死在敬老院,经过医护人员反复做工作老人才勉强住下。在20多天住院时间里薛建跑了十多趟给他送去吃的,拿回脏衣服清洗,7月初,老人虽病情有所好转,但无法恢复,医院通知出院回到敬老院时,老人已骨瘦如材,吃喝拉撒全都在床上,因老人患的是传染病,院内的老人一个都不愿意见他,可薛建从没嫌弃他,一天两次给他擦身子换衣服,想吃什么,院里没有的到家里拿,家里没有的到市场上买,就这样又延续了两个月,2010年9月特别热,老人身上总是高烧不退,薛建给他请医院的医生到宿舍来挂水,等水挂完她才离开,特别是老人大便总是失禁将近两个月,且都是黑得像沥青油一样,每次,薛建都是用温水轻轻洗。老人临终前跟其表弟倪元兴说:“我满足了,没有敬老院、没有薛院长,我早就死了。”
为了走进老人的心里,薛建还研究心理学,她经常去图书馆借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看。丁山和老人刚进敬老院时,有些疯疯癫癫的,还经常骂人。前年6月26日晚,丁山和说有人要杀他,把门、窗都堵死,同宿舍的老人进不去,丁山和声称:一定要薛建来才开门。薛建接到电话后立即从20公里外的家中赶到敬老院,叫丁山和开门,门开后薛建就与丁山和交流起来,老人的神志也越来越清醒了。当薛建发现老人大小便都屙在身上,立即帮他换洗,并等老人情绪稳定后才回家。
平时,薛建一上班,先是到各老人宿舍走一遍,帮助老人收拾房间,喂水、喂饭,为不能自理的瘫痪老人剪指甲、接大小便、帮老人翻身等。同时还要观察老人们的身体是否舒服,心情是不是开心,情绪不好的老人要多陪着聊会天,直到把老人逗笑。走完60多个房间,看完160多位老人后已是吃午饭的时间了,忙活了一上午的薛建急忙回办公室喝口水便又出来和老人们一起吃午饭。“她自己根本吃不了几口,只顾着照顾老人们,一会喂这个一口汤,一会给别人夹个菜。”
为了改善老人们的生活,薛建将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兴趣的院民组织起来养猪,年养猪20头,养鸽200多羽,种蔬菜2亩,除供给院民外还向市场供应,年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薛建还成了老人们的电视讲解员,不厌其烦地给老人们讲解新闻和影视节目,还在院子里给他们唱歌。老人们逢人就夸,我们家的女儿薛建对我们可好了,又帮我们喂饭、洗衣,现在还讲故事唱歌给我们听。
薛建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还注重精神“护理”。为了丰富老人的生活,薛建每周都要组织一次文娱活动。70岁的陈宏发是位盲人,一开始参加活动,他根本不会唱歌。不会唱就不会唱吧,陈老汉也没当回事,可不久他发现,其他人都能唱上几首歌,自己一首歌都不会唱,实在说不过去。陈老汉下决心学习唱歌,不久,陈老汉就已经能唱《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好几首歌,每次文娱活动,他都是活跃分子。
在敬老院,给老人送终是薛建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当老人去世时,薛建来回奔波、张罗。她会给过世的老人洗上最后一次澡,穿上最干净的衣服,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安葬老人。为了让去世的老人走得体面一些,薛建自购了一套化妆品,亲手为去世的老人更衣、理发、化妆。
按照敬老院的职责,去世老人的后事只需交给殡仪馆就行了。但薛建说,他们是自己的亲人,一定要亲自为他们守灵、送别。
现在,院里的老人越来越多,有161个了,护理员只有9个。但是,谁该过生日了,谁该洗澡修指甲了,谁喜欢吃什么,谁有什么爱好,薛建心中都一清二楚。
薛建10年如一日地扑在敬老事业上,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扬。近几年里,她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五保工作先进个人”、 南通市“三八”红旗手、南通市“农村五保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