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头镇墩北村八组村民吉庆宝一家既普通又不普通,说普通,因为吉庆宝和吉善余父子俩都是普通的个体工商户,父亲吉庆宝至今开了一爿小商店已有20个年头,儿子吉善余开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孙子吉星现就读于东南大学;说不普通,他们一家公孙三代都始终保持着对慈善的那份热情,他们的慈善之心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
吉庆宝生活俭朴,诚信经营,一直是当地的文明个体户,连续多年受到有关部门表彰。他热心行善,就是在大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他都热心相助。他勤俭节约,至今抽的几块钱一包的香烟,一辆破旧摩托车是他经营和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他说:“自己可以节约一点,节省出来的钱可以用来帮助别人。”有人曾讽刺过他:“老吉,你这样节约去行善,能得到啥好处了?”吉庆宝只是微微一笑,虽然什么也不说,但心中一直认为,在关爱别人的同时,自己获得心灵慰藉,行善是件“爱人爱己”的事情。近20年来,吉庆宝好事做了“一火车”,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给弱势群体带去温暖,他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为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资助村里改善办学条件、修桥铺路,敬老院慰问老人,结对帮扶残疾人……在他近20年的爱心之旅中,捐款捐物总价近10万元。平常,每做一件善事,吉庆宝不图回报,只是凭心去做,他的言传身教熏陶和感染了身边的家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儿子吉善余感怀父母之恩、传承父辈美德,他逢年过节总是带着慰问品去敬老院。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遭遇特大地震,看到媒体报道后,吉善余不仅带头慷慨解囊,他还做了一个流动捐款箱,动员其他一些个体工商户献爱心。孙子吉星充满深情地介绍说,爷爷、父亲在他幼小的心中种下两粒种子:一是简朴,二是要做善良人。吉星在上高中期间,就用积攒的零用钱和压岁钱购买年礼,慰问敬老院的五保老人。
今年65岁的吉庆宝年纪渐大,身体也不如以前,可他好善乐施的“爱好”一点没改,慈善已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说,做慈善是人人都可以身体力行的事情,不一定是富人才能干。他认为,富翁捐1万元,和平常工薪族捐100元,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份心意。事实上,吉庆宝经营的小商店每年也没有多少收入,老伴现在每月养老金只有230多元。
残疾孤老严秀凤是吉庆宝10多年来一直资助的帮扶对象。今年重阳节,吉庆宝带着老伴、儿子、女儿、女婿一起到镇敬老院看望慰问非亲非故的严秀凤,并把女儿、女婿孝敬他的一些慰问品和1000元钱送给了严秀凤。如今,尊老、敬老、爱老、孝亲、行善在吉庆宝这个大家庭中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