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海州杯慈善之光征文】好人李霞文:创业不忘助人

【信息时间: 2013-10-25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李霞文是南莫镇人大代表,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家。他勤勉创业、乐善好施,是南莫镇众多慈善家中的佼佼者。

  上个世纪80年代,李霞文就在村子里办起了企业。到了90年代,村集体经营的化工厂陷入窘境,面临破产改制,在村干部的动员下,他接手经营。艰辛付出,苦心打理,在李霞文的全力以赴下,化工厂渐渐走上了正轨,实现了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近年来,年纪已奔六的李霞文创业激情不减当年,积极响应政府全民创业的号召,于2011年在黄陈村工业园区租地20多亩,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创办宝得利服装厂和机械厂,吸纳职工上百人,解决了当地村民由于远离集镇就业难的问题。

  李霞文在当好创业家的同时,也在努力做好一个慈善家的角色。可以说他的创业史,同时也是一部慈善史。

  翻开李霞文的创业史,我们不难发现,把招收特困群众摆在首要位置,是最显著的特点。“一人富不是富,众人富才是富。”这是李霞文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也正是按照这句话去做的。做一个带领员工共同致富的领路人,这条路,李霞文一走就是30多年。李霞文告诉我们,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守住当初的小厂子,自己及家人的幸福生活就有了保障。这些年,不断冒着风险做大事业,吃尽创业的千难万苦,想到的,就是尽一份共产党员的义务,为父老乡亲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据黄陈村村干部介绍,正是在李霞文的帮助及带动下,黄陈村的困难群众们才有了体面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

  在引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同时,李霞文还特别关注公益事业,关心乡邻的疾苦。黄庄中心桥,年久失修,他主动提出来出资修建,先后投入10多万元,建成一座漂亮的村级桥横跨两岸,便捷了水乡群众的出行。本组的道路,泥泞不堪,争取修路指标,面临僧多粥少的无奈。有一次洽谈业务赚取了一笔钱后,李霞文再一次大方地掏钱为乡邻们买单,修起了水泥路。近几年来,每年的七一、党员冬训时期,李霞文总会拿出一笔钱慰问生病、特困的老党员。

  面对因病致贫的乡邻,李霞文总会及时送上一份来自邻居的温暖。

  家住黄陈村4组的李学友,2004年春天不幸患上脑瘫。40多岁的李学友,正值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李学友病倒后,家庭顿时陷入窘境。李霞文听说后,立即上门问寒问暖,并送上1万元的救命钱。后来,李学友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丧失了劳动能力,上有近80岁的父母,下有正在上高中的儿子,仅仅靠妻子种田谋生,见此情景,李霞文决定定期资助这户贫困的人家,每年都给李学友家送上2000元。再如黄玉根家,刚出生的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李霞文闻讯后,送上了3000元……

  李霞文,创业不忘助人,走出了别样的人生,绘就了无限的精彩,用自己默默无闻的奉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乡邻的肯定。 (汤仲奎 王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