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海州杯慈善之光征文】慈善“中介”人陶成章

【信息时间: 2013-10-2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社会职业三百六十行,中介算是其中一行。当今社会,随处可见中介招牌:职业中介、房屋中介、出国中介、婚姻中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中介都有谋利的成份。今天笔者所写之人从事的是毫无寸利所图的慈善中介,此人叫陶成章。
说起海安镇隆政街道的陶成章,熟知他的人不少。他曾是六十年代海安出名的土记者,后又做了几十年的教师,桃李满天下。最近几年来更引人注目,2000年拾到巨款归还失主,201170岁时圆了入党梦,新闻媒体都作了大量报道,全县妇孺皆知。但他退休后,热衷做慈善“中介”人的情况,可能知情人就不那么多了。我与他是同事、朋友,对他算得上知根知底,早就想把他的事迹见诸于文字,一直未果。正好时下举行“海洲杯”慈善征文竞赛,有朋友建议我写写他,这正中我下怀。一铺纸提笔,老陶他关爱下一代,乐为弱势群体排难解忧的件件事历历在目。
为了下一代,他效仿古人“武训”
陶成章20032月,从隆政中学退休。退休后,他的家人劝他再找一份工作,他的不少学生聘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厂任职,并许以高薪,他都一一婉言谢绝。谁也没有想到,他选择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上让他担任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欣然接受。不少人说这工作既无名又无利,吃力不讨好。可他不这样认为。他说:“下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教育的好坏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事关重大,我们绝不能把眼睛盯在名和利上,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去做的。他发现一些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硬性设施不全,亟需配备;一些特困生需要经济资助才能完成学业;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了让其更好地发展,需要奖励。所有这些都需要钱。哪里来?陶成章经过一番思考,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效仿古人“武训”向社会求援。当年武训靠乞讨办义学,让穷苦的孩子受教育,造福社会,此事一直为后人称道褒扬。现在他陶成章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顾不得别人陋见误解,不怕掉面失体,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走向社会,筹集捐资助学款。他凭借师生、朋友、熟人的关系,找有关单位和个人,让他们慷慨解囊献爱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他记录的一份捐资助学汇总表。单位有胡集建筑工程公司、隆政卫生院、南通得星宇电器有限公司、南通国泽建筑工程公司、江苏天成保健品有限公司、海安万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个人有温鹤华、曹民、吉顺平、梅镜明、王文根、杨传军、陈正荣、张桂华等,捐资的数目从600元到上万元不等。9年中老陶和他的同事共筹集到65100元。面对这个巨大数目,我不解地问他:“钱就这么来得容易”。他爽朗一笑,摆手说:“不不不,筹集慈善救助款是非常艰辛和麻烦的工作,首先要向捐助人说明本意,让他们明白捐资助学是一种慈善义举,是在做功德无量的事,他们心悦诚服后才能献一份爱心。有的单位要往返几次才能拿到钱。”他给我举了两个例子。南通康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地处海安南部,往返近60里。20118月的一天,骄阳似火,陶成章和赵成龙老助理骑车赶到厂里,谁知王董事长不在,只好无望而返。后来王董事长回厂后听说此事,深为感动,派人将2000元钱送到隆政关工委。南通华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答应给钱用于助学。他们跑了三趟未遇到丁总,第四趟遇到丁总,会计又不在,前后跑了5趟才把钱拿到手。听到这些动人的事例,我深为叹服。
为弱势群体,他甘当慈善“红娘”
熟悉陶成章的人都知道,老陶好管“闲事”,而且一管到底。他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能,“无孔不入,无时无刻不心系弱势群体,为他们排忧解难。2011年春节前夕,他和几位老干部在海安天地人和旅行社门前聊天,旅行社经理华东晖表示要为社会的困难人员做点善事。他当即与海安镇民政科联系,最后把资金去向落实在隆政敬老院,慰问五保老人和两名社会特残人员。腊月二十六夜,他忙前忙后帮助安排有关事宜,并联系镇宣传干部进行报道,捐赠场面十分感人。事后,华经理拉着陶成章的手说:“我花了3000多元做了件好事,心里踏实多了,特别要感谢陶老您这个‘红娘’为我操了心,尽了力,帮了忙。”海安镇联合村的陈杏涛、顾元贵是两位在解放前参加地方部队的革命军人,按规定应享受政府补贴。因时间太长,证件遗失了,直到2000年也没分文补贴。陶成章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为他们写申请,又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找证明人,搜集材料,找单位盖章,终于为他们补全了手续,现在他们每月能领到700元的补助金。两位老人夸他是“世上好人”。海安镇林桥村70多岁的吴某在隆政医院治病时,与陶成章同住一病房。陶成章见他喘息不已,咳嗽不停,十分痛苦,便热情地询问病情,得知他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气管炎、肺气肿,久治不愈,况且家中经济十分困难。陶成章不顾疾病在身,为他写了救济申请,亲自往返40里到镇民政科争取到救济款送到卧病在床的吴某手上。联合村4组张某是退伍军人,家庭经济情况不好,返乡后患肝炎病久治不愈,又无固定收入,50多岁还没有成家,孤苦伶仃。陶成章就起早贪黑找有关部门帮助他办了低保手续。老党员吉祖达80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症。老陶每年春节前不管多忙,十事丢下九事,找民政部门,及时把政府救济款送到他家,直到2012年老人去世。象这样的例子要举还可以举出许多。老陶就是一个这样一个人,不为名不为利,侠义为他人,以做善事为荣。把做慈善“红娘”看成是人生一乐。
为圆自己梦,他乐为别人做“嫁衣”
几年前,陶成章跟我闲聊,说出这样一段话:“人生如梦,没有梦的人生是杯白开水。但梦是梦,梦非梦,有梦不追成黄梁,追梦不舍才能成正果。”这段有哲理性的话在我脑中萦回好长时间。老陶一生都在追梦,从年轻时起就有一个梦想,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为圆这个梦他从青丝到白发,锲而不舍追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梦想成真了。20116月,在他70岁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市县报纸电台都作了详尽报导。退休后,陶成章又做起新梦,他要凭借自己朋友、熟人、学生多的优势,为社会为别人做好事、做善事。他除了做好关工委的工作和关心公益事业外,更多的是凭借自己文字功底深厚的特长,坚持不懈的笔耕,专注宣传报道。拿他的话来说,为他人做“嫁衣”。每次捐款活动结束后,陶成章尽心尽力做好这样几件事:将所捐款的单位金额、感谢语编印成广告式的宣传品,张贴到捐款单位和个人的门口;送上书有“捐资助学,功德无量”的锦旗;写文章宣传。2006年,隆政卫生院、隆政水厂等单位捐资后,他写了“捐资助学、功德无量”的文章在《海安日报》、《海安关工》上发表;2010年,江苏天成集团捐款给隆政小学购书,他随即写了《关爱教育捐资万人购书》的报导,借助媒体,大力宣传。蓝岳杯“慈善之光”征文,他的《他是慈善事业的热心人》一文获三等奖。翻开报纸,不难看到,经常有陶成章的笔墨。
一天,我和教育局的赵庭老师问他:老陶,你也是古稀之人了,你整天乐而不疲的奔波,图个啥?他沉思了一番后说:“我姓陶,你们不是给我起了绰号‘淘箩’吗?我要象淘箩那样发挥作用,经过淘箩筛洗过滤出来的米,能煮出香喷喷的大米饭,我要象淘箩那样用我晚年的微薄之力,为社会贡献,为后代造福,为老年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谋利,说到底也为圆我一个美好的人生梦。”我和老赵听后,无话可说,只有赞许的份儿。(任吉祥 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