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海州杯慈善之光征文】水乡爱心启程 直抵黄土高原

【信息时间: 2013-10-2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有一群爱心人士,他们自发成立了“苏宁爱心之家”。他们的爱心从里下河水乡墩头镇启程,直抵黄土高原,与2000公里之外的宁夏山区贫困学生“手拉手”结对帮扶——
 
水乡爱心启程 直抵黄土高原
 
 近日,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草庙乡的4个孩子,千里迢迢来到墩头镇虬泓山庄,将6面致谢的锦旗分别送给素未谋面的叔叔阿姨们,感激他们的热心资助。
       宁夏之行后他建起爱心传送带
  虬泓山庄农家乐负责人张玉华从8年前就开始用他的爱心陪伴贫困学生,他一直资助墩头镇新舍村贫困孩子杨洋,从初一到大学,从不间断。2011年,张玉华通过媒体牵线,开始资助远在千里之外的宁夏贫困小学生刘玉玉,每月资助她300元的学习生活费,平常还买些学习生活用品邮寄过去。两年多来,刘玉玉经常通过写信或电话方式,向张玉华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
  从电话和信件里,张玉华感觉到,在自己的鼓励和关心下,刘玉玉克服了各种困难,学习成绩明显提高。2013年春节,张玉华专程赶到宁夏固原市彭阳县草庙乡,看望住在山上窑洞里的刘玉玉一家人。草庙乡山路崎岖,行走困难,还干旱缺水,经济相对落后,不少住在大山深处的孩子艰苦地生活着,张玉华看到这些,感触至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着要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一周后,张玉华带回了一批需要资助孩子的资料,发起成立了“苏宁爱心之家爱心群”,向朋友推介,动员更多的好心人来认领、结对帮助,关爱贫困山区的孩子。老师、普通工人、公司老板纷纷加入到爱心群行列,与宁夏孩子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成了他们远在海安墩头的亲人,资助他们学习生活费用,帮助这些可爱的孩子解决学习的后顾之忧。张玉华在海安与宁夏间建立起了爱心传送带,将来自海安亲人的关爱,传递到千里之外的宁夏固原。
         第一次走出大山他们兴奋又拘谨
  爱心将海安的好心人们与宁夏孩子紧紧相连。通过半年多的“一对一”帮扶,拉近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为了让这些贫困学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去与家乡不同的地方,今年暑假,“苏宁爱心之家爱心群”的成员们为孩子们购买了往返车票,盛情邀请刘玉玉、王博、王婷、王刚4名宁夏学生来海安玩。
  一周前,孩子们带着饱含家长感激之情的锦旗,登上了前往江苏南京的火车。他们中间最小的孩子11岁,最大的也不过19岁,都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火车。孩子们一路上都很好奇、很兴奋,25个小时的行程几乎是高兴得没睡着觉。
  早在南京火车站等候的张玉华等人开着车把孩子们接到了墩头镇。孩子们与一直帮助自己的爱心人士初次见面,显得有些拘谨、羞涩,与这些在海安的亲人还有些生疏,但凭着在信件、电话中的熟悉感,他们很快就亲密地交谈起来。
           海安几日他们俨然一家人
  在一周时间里,“苏宁爱心之家爱心群”的成员们分别带着孩子们游玩了海安七星湖、儿童公园等,给他们买好吃的、好穿的,让孩子们度过了快乐幸福的一周。
  爱心人士杨文翔夫妇给17岁的王婷买了两套新衣服,他们彼此高兴融洽,俨然一家人。享受到陌生叔叔阿姨无微不至的关怀,王婷感谢之情溢于言表,默默地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许多东西我只在电视中见到过,没想到这些真的自己吃到了,真的好开心!”调皮的孩子王博也绽放出幸福的笑脸。11岁的刘玉玉感激地说:“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来回报张玉华叔叔。”

  据了解,“苏宁爱心之家爱心群”已有8名爱心人士加盟,成功结对资助6名宁夏固原贫困学生,发起人张玉华说:“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帮助那里更多的贫困孩子。”

墩头镇广电新闻中心: 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