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海州杯慈善之光征文】慈善活动育新人

【信息时间: 2013-10-2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用心灵滋养,枢纽海安铺锦绣;聚智慧育人,满园桃李笑春风。近三年来,在全县积极推进和发展慈善事业的良好氛围下,我县许多学校关工委抓住机遇,搭建平台,引领学生参与慈善活动、陶冶慈善情怀,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下面展现他们慈善活动育人中的四个片断。

  弘扬孝道文化。每年9月或10月,大多数学校都能根据县教育局关工委的要求,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深入开展孝道教育,运用歌咏、演讲、戏剧小品、书画、摄影等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将孝道理念、孝道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中,并同“创三好”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青少年通过阅读孝亲敬老书、传唱《孝亲敬老歌》、做孝亲敬老事、当孝亲敬老人,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县教研室退休教师秦琳整理、注音、注释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自费刊行,内部赠发交流,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倡伦理道德,推动儿童少年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等方面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大公镇、海安镇、李堡镇、雅周镇、南莫镇、墩头镇等单位教育关工委成员、退休老教师李志坚、张德茂、林楠、林光炳、刘庆福、庞义权等巡回在镇内学校作过孝亲敬老讲座。角斜镇关工委负责人王承轩、唐德喜等定期组织汤灶村的学生到校外辅导站重温《孝行牌》。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前夕,省海中的孔子广场和明道小学等学校的孔子塑像前面,都成了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场所。

  倡导扶贫济困。我县有中小学83所,在校学生78980多人;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15690多人。学生中身患重病或学生家庭突发重大安全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凡是遇到此类事件,有关学校关工委都能在师生中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彰显“慈善就是生命关怀”的人文价值。2011年12月下旬,南莫中学高二学生周延身患重病,学校发动全校师生为他捐款2.7万多元,校长一行5人冒着凛冽的寒风,驱车十几里路将钱送到周延家中,周延的父母感激不已。2012年秋天,李堡中学高三学生俞东家庭突遭不幸,得知情况后,学校关工委、政教处、团委发出倡议,全校师生积极响应,短短几天就捐款2万多元,资助了这个困难家庭。2012年初夏,第一实验幼儿园为了挽救两个患重病的中班幼儿的生命,在园内每个班级的门口都张贴了募捐倡议书。短短几天,全园35个班级,110多名教职工,1300多名幼儿,以及没有全部留下姓名的过路人,共募集到8万多元善款,资助了两个困难家庭。为特困学生捐款数千元的事例更多,如明道小学、实验小学部分师生先后各为一名身患重病的学生捐款8000多元,南莫镇沙岗小学部分师生为患重病的王剑波同学捐款2400多元,海安镇胡集初中部分师生为患重病的崔益军同学捐款5400多元,墩头镇双溪初中部分学生为摔伤住院的孙爱云同学捐款4000多元等。据了解,全县部分学校师生三年中为身患重病或家庭突遭不幸的学生捐款61万多元,帮扶对象53人。

  引导爱心助残。我县有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114人,部分普通学校有肢残学生20多人。他们不仅受到党政部门和学校行政部门的呵护,还得到所在学校师生们的关爱。2012年儿童节前夕,省海中学子将自己省下来的零花钱29097元,捐赠给特教学校,还派出10名代表与聋哑班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场面既温馨又热烈。曲塘镇5420多名中小学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特教学校学生和本镇154名孤残儿童捐款31634.7元。2010—2011学年度,角斜镇沿口小学六年级教师居小灵和他的学生们将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同学李世纪的事迹,就是一首感人的慈善赞歌。李世纪是名女生,患有先天性脑瘫,由于四肢无力,走路像刚学步的幼儿,似乎随时要摔倒。居老师特别关爱这名特殊学生,倡导在班级上成立了爱心小分队。在班干部的配合下,所有女生都愉快地接受了护理李世纪的任务。每天总有两名女生陪伴在李世纪左右,校园里经常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午开饭了,搀扶她上下楼梯;课间休息,搀扶她上厕所;学校或班级室外活动时,搀扶她出现在现场。实验中学历年来也有数名残疾学生,在校领导和师生们的悉心照顾下,顺利地完成了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并升入高等学校学习或走上了工作岗位。

  情系西部儿童。2012年12月15日,紫石中学的同学们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微博,得知远在贵州革命老区的留守儿童们急需御寒衣物。在学校关工委的支持下,青年志愿者们立即行动起来,有的同学捐出了仅仅穿过几次的棉衣,有的同学捐出了上年买了还未穿的棉衣,有的同学为了捐赠特地买了一件新棉衣。有个学生家长听说活动后,专门从自己的服装店里精选了20件崭新的棉衣捐赠出来。活动共收到捐赠的棉衣425件,学校在第一时间将棉衣快递到了贵州赤水。今年四川芦山4·20地震发生后,4月27日,第二实验幼儿园就组织了捐款活动。这天下午,幼儿园操场上乐声悠扬,气氛热烈。上千名幼儿排成长龙,踊跃捐款。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在这里汇聚。不少幼儿捐的都是50元,还有的捐出100元、200元。整个捐款过程井然有序。短短的时间里,共募集到善款32774.56元。海陵中学师生捐款20573元,墩头镇师生捐款13868.7元,海安中专部分学生捐款3709.2元。这些都通过县红十字会转给芦山学校。多数初中的学生都能响应县、镇团委的号召,积极向芦山地震灾区捐款,一般都募集到3000元至6000元,多则近8000元,由学校团组织直接寄给灾区学校。他们希望这笔饱蘸深情的捐款,能给四川芦山儿童少年增添温暖。

  季羡林先生说得好:“慈善是道德的积累。”这里的道德积累,既包含着本身积善成德,也蕴含着对后代的美德传承。正如德国哲学家弗罗姆所言:“所谓德就是力量的发挥。”实践证明,学校可以而且能够广泛动员学生参与慈善活动,慈善活动对培育一代新人具有独特的作用。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基础工作,不仅对加强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道德保障作用。 (苏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