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海州杯慈善之光征文】老园丁们的慈善情怀

【信息时间: 2013-10-2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老年人和中青年人一样,也有情怀一爱党的情怀、爱祖国的情怀、爱人民的情怀,其中就蕴含着一种浓厚的慈善情怀,就是心里想着公众的利益,乐为社会和生活困难的人群做些善事的心境。近五年来,海安县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及其所属25个退教分会,根据老年人富有慈善情怀的特点,注重引导和鼓励老园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捐资奉献活动,全县5110多名退离休老园丁中,参加过慈善公益活动的有4190多人,占82%,获得了社会的好评。
“人们爱善,就像孩子们爱听神话故事一样。”老园丁们的捐资善举,印证了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这句名言。这几年中,只要退教协组织一发倡导,大多数老园丁都能爱心涌动,慷慨解囊,展现了他们的慈善情怀。
捐资助学付真情。大多数退教分会年年组织老园丁捐资助学,少则每人50元,一般都是每人100元。每年参与捐资的老园丁在2500人至3500人之间,年捐资额在22万至30万元之间(随退离休教职工人数逐年增加而变动)资助困难学生在800人至1100人之间。五年中,全县老园丁捐资助学总额123万多元,资助困难学生近5000人次。白甸镇迈入古稀之年的老教师沈悦卿,在2001-2010年连续十年每年向白甸初中捐资5000元的基础上,2011-2012年又连续两年每年捐资1万元,奖励优秀生,资助贫困生,累计7万元。92岁高龄的老教师邢佩琪将多年的积蓄6万元,于今年830日在女儿的搀扶下,一次性地捐赠给家乡的学校白甸镇瓦甸初中、小学、幼儿园,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骨干。
捐资筑路惠乡邻。南莫镇80岁的老教师朱尔炎捐资8万元,为乡邻们造好了一条长1.3公里、宽3米的村组连接散居村民的“爱心农五路”,为海安打通最西部与外县市连接的最后一段村组路。村民们向他敬赠了绣有“帮邻帮友帮他人,爱组爱村爱家乡”的锦旗。2009-2011年,全县捐资支持乡村路 道建设的老园丁有749人,共捐资157.8万元,个个捐资都在2000元以上,其中捐资在4000元至1万元的有雅周镇曹仅凡1万元、尤德南9000元、尤学庚4000元和城东镇丁强5000元等。
情系灾区献爱心。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地震灾害面前,许多老园丁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全县踊跃捐资的老园丁达3949人,共捐资306250元。2010年青海玉树414地震发生后,全县参与捐资的老园丁有2553人,共捐资189250元。今年四川雅安420地震发生后,全县主动捐资的老园丁有近1500人,共捐资155300元。曲塘镇退教分会一马当先,在县里没有统一倡导的情况下,短短半个月,全镇老园丁共捐资23600元。三次累计捐资65万多元,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一片深情。
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好行善事,关心别人,这也是一种品德”,“善良的心就是太阳”。阳光助学,成就梦想;热心公益,赢得赞赏。近五年中,海安县能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辍学,每年助学季都能欣然得到一批完成学业的困难学子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上工作岗位的好消息。这中间也凝聚了老园丁的慈善和奉献。“蚕丝吐尽志未酬,甘为孺子解困忧。尚有余温扶贫弱,夕阳满天镀金秋。”这是一位耄耋诗人为赞誉老园丁捐资助困善举所作的诗歌。这首诗作,既是对往年老园丁慈善情怀的赞许,也是对今后续写新篇的期盼。可以预见,在党的十八大关于“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号召下,海安县老园丁队伍中的慈人善事一定会持续增多,成果丰硕,助推全县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续写新的辉煌。(教育局退教协   程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