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塘镇尿毒症患者胡松文13年利用自制血透机进行血透的心酸故事被《南方周末》、《江海晚报》等新闻媒体和各大网站报道后,立即引起社会反响,县慈善总会向包括他在内的124名尿毒症患者每人发放5000元救助资金,与此同时,胡松文收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捐助。人们在了解这一艰难困境后,对党委、政府和各慈善机构、社会各方面伸出的友谊之手,顿感这个寒冷的冬天不再寒冷。胡松文是不幸运的弱者,然而,他是在这群群体中又是幸运的。一股又一股暖流在冲击着他,让他重新燃起生命之火。从胡松文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验证了慈善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党的政策指引下,经济社会取得了飞快的发展,海安大地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我们不难看到,由于各种原因,还有不少家庭因重病缠身处于贫困边缘,生活极其困难。对此,县委、县政府早就意识到:建设大美海安,加快发展经济和关注民生必须有机统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让慈善成为建设大美海安的重要推动力。
建设大美海安,需要“精、气、神”。社会进步和谐,弱势群体不可忽视,我们除了加快发展经济外,要在慈善事业的引领和关怀下,让处于困难的家庭走出困境、摆脱困境。正如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单晓鸣所说,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有了新的发展。去年底我县开展的慈善一日捐活动,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捐款300多万元,1100多家企业与县慈善会签订了一日捐协议,企业家承诺每年将捐一天的利润和职工一天的工资,充实了我县的慈善基金,提高了我县的慈善救助能力,这给我县广大弱势群体带来了坚强的福音。当然,慈善事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关注。应该说,我们的机关干部和企业家是慈善事业的主体,机关干部和企业家这两大群体必须负有对弱势群体关心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凭着一个善良的心关心、支持、共建慈善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慈善力量,充实捐助资金。如果弱势群体得不到捐助,我们于心不忍,饭茶不香。
春节将至,我们党政机关干部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走访困难群众、关心困难群众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多到一线解决关乎民生的实际困难问题,投身慈善事业,把海安建设的更加完美、和谐。( 康传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