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值隆冬,面对书案上摊放着由县民政局、残联、卫生局、癌友、慈善会等单位于2012年3月提供的资料,令笔者揪心、痛楚、忧虑:全县农村、城镇低保、五保户、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尿毒症、白血病患者以及特困大学生和低保户中特困高中生等总人数达49151人。这是一群或在贫困线上煎熬,或在死亡线上抗争,亟待救助的弱势群体!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生逢其时、亲历盛世,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用慈善温暖弱势群体”,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心声。
1998年12月,在具有扶贫济困、热心公益光荣传统的江海平原上,海安县慈善会这个为社会弱势群体造福,为构建和谐海安服务的,以慈善为唯一目的的社会团体宣告成立。这一朝气蓬勃的新生事物,既为弱势群体点燃了希望之星,也为社会各界慈善人士搭建了奉献爱心的平台,还为捐助者和受助者架起了连接爱心的桥梁。我们由衷地祝福:让“慈善之光”普照海安大地吧!
(二)
积德行善,历来受到人们的敬重。世界著名作家雨果在《笑面人》中,以诗化的语言称赞道:“善良的心就是太阳。”打开海安历年来慈善的捐款名录,上面记载着的一大长串个人名字和单位,好似一颗颗“太阳”高挂天空,光华四射,灿烂壮观。他们中有“慈善部长”、企业家陈茂荣;有一生勤俭,一生行善的退休教师陈其高;有以毕生积蓄建立百万元慈善基金的九旬夫妇孔锦文、王爱廉;有靠打拚起家、低调慈善的安松鹤;有扶贫助困的“慈心叔叔”朱根龙;有心系黄桥老区特困生的退休老局长李伸;有“献爱心、送温暖”给贫困学生捐赠羽绒服的郁永来;有“省优秀人民警察”、荣获“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称号的蒋龙生等个人。有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的鹏飞集团、茧丝绸股份集团、蓝岳集团、华强纺织、德荣置业等单位;有汇聚正能量,传递脉脉温情的“一日捐”;县妇联的“春蕾班”、团县委的“希望工程助学”活动、工商联的“光彩事业”活动、关工委的“一教四帮”活动等等;还有无数个不愿透露身份、姓名,默默无闻的捐助者;……所有这些,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滋润着弱势群体的每个人心田,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恩惠、社会的温暖,从而唤发起自信、自尊、自爱、自重,正视生命的价值,挺直脊梁,与命运抗衡,做有尊严的人。笔者以为,这该是“慈善”的真正内涵,亦是“慈善”的起点和归宿。有句歌词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正是我们的期待与向往。
(三)
爱心和善举,是升华每个人道德修养的空间。由于从事关工委工作的关系,笔者曾与海安慈善家中的一些人有过接触。他们的生活“细节”,不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还震撼着我的心灵,常常引起回味、思索。2012年7月14日,笔者随县老干部诗书画研究会一行10余人,去丝乡丝绸有限公司采风,董事长金春来在谈到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时,不经意地提到他过50岁生日的事,原本打算花上几万元,风风光光地庆贺一番。后来,他改变初衷,邀上几位好友去“玉米人粥城”喝粥,说说笑笑,十分舒坦。回来后,他拿出2万元救助贫困的幼儿。他动情地说:社会责任是公司永恒的使命。他表示要努力创造财富,回报社会。隆盛铝业公司经理、烈士子女陈茂荣,从事个体业,年收入不过10万元,但多年来却为社会捐助超50万元的爱心款。他自定的一年个人生活支出费总控制在3000元左右,日常生活标准是粗茶淡饭。坐骑无“宝马”、无“奔驰”,购买的车子是用于运输的卡车。笔者去过他的家,摆设简朴,没有一样物件称得上“时尚”、“高档”。退休教师陈其高一生勤俭,一生行善。靠养猪、养蚕和退休工资生活。几十年来扶贫济困,在所不惜,堪称精神上的“富有者”,却是生活上的“贫困者”:从未穿过高档的衣服和名牌的鞋子,朴朴素素,简简单单,只要能走出就行。他平常抽的香烟一般都只有几块钱一包。如此苟求自己,实属难能可贵。以毕生积蓄建立百万元慈善基金的孔锦文,在参加捐赠仪式时,“老人一身白衣黑裤,显得平凡。”……这一个个闪光的“细节”,凸现了慈善家们的美好心灵,彰显着人格魅力,体现出的是一个信念、一种情怀,一份责任、一种境界。用陈茂荣的话说:“我不是最有钱的人,但我要做一个最有爱心的人。”著名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里说得对:“好行慈事,关心别人,这也是一种品德”、“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信哉,我们的慈善家们便是“品德”高尚、“优于伟大的人”的人!
时代期待“善良的人”越来越多,把每一份爱心传递到最需要社会关怀的弱势群体,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越来越纯,让“慈善之光”永远普照海安大地!
(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