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中新社刊发的“中国首善”、致公党江苏省委员、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拟交提案,称呼吁公示富人财产及国籍,呼吁中国富人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义务。这实在是赢得民心、人心的“首善爱国提案”。笔者在为陈先生的爱国担当、胆识击节之时,亦深思这样的“百姓话题”:是否让先富起来的人先慈善起来!
回顾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时间,微观主体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及方法手段的创新,计划经济过渡到了当下的市场经济,给致富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创富天地。
可眼观当今的那些先富起来的中国“豪富”、“暴发户”似乎并没有担当起社会责任,发挥出“先富带后富”的作用,而面临着的似乎是太多的诚信缺失和信仰真空,乃至于留下诸多“中国富人不慈善”、“为富不善”诟病。
马丁·路德有这样享誉环宇的名言:“一个国家的繁荣,不能取决于它的国家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繁华;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反观那些先富者们的信仰迷失,让人们更深切体会到,高尚才是驾驭财富的基本手段;贫富差距导致的仇富倾向,更让人们切实地意识到慈善才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积德行善乃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七十,慈善就是慈爱善良、仁慈、好施乐善、富有同情,。我们中华民族倡导的就是一种人帮人的互助传统,人人皆可做,人人皆应做。而行善之人,则是品德、修养、品味和理想的高尚之人、大善之人。对组织而言,就是责任、正义、规范和社会使命感,其核心是驱动我们行为的价值观。
现实社会中,慈善企业家、高尚的企业,更能够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有效履行环保、慈善、雇员保护等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得到较高的回报、整合更多的资源。海安水乡南莫籍草根“慈善部长”陈茂荣老先生行善二十余载,不仅扬名水乡,而且自己经营的隆盛公司的员工、人才无一跳槽,年增效益持续攀升,5成以上业务都是客商慕名前往交接的。
人们吁请先富者们先慈善起来,先高尚起来,就是呼唤先富者们能彰显出自身的诚信美誉,塑造出新时代先富者的精神良知。
一部分人先慈善起来,真能带动社会高尚起来吗?答案是肯定的。人的慈善义举、高尚品德是可以传播的,并且这是一种更富有文化意义的传播,也是一种民族的价值符号。我们每个人都应是这个符号的谱写者和传播者。慈善将作为一条蜿蜒的纽带将这些散落的符号串联起来,正如文化是公民社会强有力的粘合剂。
诚然,改变是渐进的、累积的,是需要时间的,更需要付出和坚持,正如实现“共同富裕”非一日之功,实现先富者群体慈善会很难,需要的时间也会更长;然而,我们又怎能拒绝内心的那份向善、知善、乐善的坚守呢?高尚需要以内心为起点。现如今,慈善对人们而言还是一件奢侈品的话,那么它未来必能成为人人兼备的必需品。
让先富起来的人先慈善起来,让一部分人先闪耀起“慈善之光”,当积极效仿“首善”陈光标的义举,践行草根“慈善部长“陈茂荣先生的善行!
毫无疑义,慈善应当从自身做起,当从今天启程!(严德本、黄荣俊、王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