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七,今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去年夏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南莫镇朱楼村三组24岁女孩谢富平来到南莫供电所送上一面写有“十载助学,慈善无价”的锦旗,她紧紧拉住所长周军的手,含着热泪激动地说:“虽然我的家境不够好,但我很幸运,因为我遇到了你们这些好心人,这么多年来,多亏你们的全力资助,我才能完成我的学业,是你们给了我学习的动力,这份情意我终身难忘。”在小谢学成就业的背后流传着供电职工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十年奉献爱心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谢富平的家庭是一个不幸的家庭。在她很小的时侯,母亲就因脑膜炎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十年前,谢富平的父亲谢宝林患食道癌做手术花去2万多元后,正常吃药调理每年还需要近5000元,家中负债累累,只能靠亲友借债、邻居周济一点过日子。当时谢富平正在读初一,每学期学杂费需要800多元,家中已无力负担。谢富平到了面临辍学的边缘。
有一天,南莫供电所组织人员在朱楼村进行线路改造,正巧碰上南莫计生办前来慰问计划生育特困家庭。计生办负责人向身为镇计生协会理事的南莫供电所所长刘德勤讲述了谢富平家庭的困境。刘所长当即来到谢富平的家中。一进门,他就愣住了,破旧不堪的三间房子里,只有两张木板床,一张床上连席子都没有,其它再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50多岁的谢宝林骨瘦如材,说话有气无力。看到这场景,刘所长心里翻腾开了:像这样的特困家庭今后怎么生活,小富平读书的费用又怎么着落呢?当即,刘所长掏出身上仅有的200元钱放到谢宝林的手中。
回到所里的第二天,刘所长召开干部职工会议,通报了谢富平家的情况后,说:“慈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帮助这个家庭度过眼前的困难。”说完,他带头捐款1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所41名党员、职工捐资820元,解决了谢富平一学期的学杂费。当他们把这笔钱送到谢家时,父女俩连声感谢。随后,南莫供电所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有的给谢富平送来了衣服,有的给她家送来了电风扇。在看望谢富平的时侯,他们还与小谢促膝谈心,鼓励她走出阴影,振作起来,认真学习,不要为生活上的事操心。
就这样,南莫供电所开始了与谢富平长达10年的“慈善”之旅。南莫供电所干部职工把谢富平当成一个特殊的“农电姑娘”,不少职工给自己孩子买衣服时,也不忘给小富平带上一件;逢年过节,他们轮流带小富平到自己家中住上几天,吃上几顿。十年来,虽然干部职工队伍有了变化,所长也进行了轮换,但通过组织捐款给小谢提供每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一直没有间断,累计捐出善款6万多元。
在这期间,海安县供电公司配网班的仲蓉维也前后多次专程登门,给谢家送去了16000余元现金和价值达3000元的衣物。其实,仲蓉维当时家境也不富裕,妻子面临下岗,老丈人长年生病,孩子也在上学,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10年来,他发扬慈善美德,一直默默资助这个特困家庭,帮助谢富平圆大学梦。每逢春节,他总要到谢家探访、送上钱物;每逢开学前夕,他总是把学费及时交到谢富平的手中,让她安心上学。
2008年夏天,谢富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常熟理工学院,南莫供电所通过捐资等方式帮谢富平筹集到了新学期的费用,并帮助她办理好了助学贷款申请手续。2010年11月1日,患癌9年多的谢宝林不幸病故,留下了患痴呆症的妻子以及还在上学的女儿,南莫供电所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赶到谢家,问寒问暖,并帮助料理丧事。
在供电职工的关心资助下,2012年9月10日,谢富平以优异的成绩从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被苏州市昆山统一集团录用,成为一名食品检疫员。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行善助人是一种快乐,只要受困家庭过好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这是供电职工对10年“慈善之旅”的感悟。(谢立平、陈友国、王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