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数十年坚持慈善的优秀工作者

【信息时间: 2013-05-28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放下得失,忘却时间,将好事坚持做下去,10年、20年如一日。
  他用数十年的时光扶助一位孤儿,孤儿长大成人后成了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他用数十万元的工资积蓄资助贫困学生,管吃管住,当爹当妈。而今,孩子们纷纷成家立业,为社会奉献着青春和智慧。
  从警28年,他28次立功受奖。
  他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国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被江苏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并记个人一等功;他还被表彰为江苏省十位优秀人民警察
  他的光环确实很多,但他没有为自己谋求什么,受奖归来,他总是在第一时间把奖金分给困难家庭,帮他们发家致富。
  他常说:我是穷人的孩子,我知道穷人的难处。他还说,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这就是蒋龙生,一名专注慈善、乐于奉献的人民警察。
  助孤儿成长为治病救人的医生
  王士兵是蒋龙生牵手的第一个孩子,1993年的一场意外事故让这个年仅9岁的孩子成了孤儿。时任白甸派出所所长的蒋龙生在善后处理中邂逅了王士兵,从此成了他的父亲,这一牵手就是整整16年。寒暑假里他把孩子接回家中悉心照料,周末假日他把孩子领到所里精心调理。
  在蒋龙生的关心下,王士兵顺利读完了小学、中学,又以高分被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本硕连读五年。孩子争气,蒋龙生也开心。但每年近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对蒋龙生本不宽裕的家庭来说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此时,蒋龙生的父亲患肺癌住院,救治已花尽了他所有的积蓄,囊中羞涩的他毅然举债2万元让王士兵顺利跨进了大学校门。2010年王士兵终于被一家医院录用,成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蒋龙生说:帮助一个孤儿,我不求什么回报,社会本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是我的心愿,看着他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感受到了做人的社会价值。
  爱心伴她走过苦难岁月
  李晓庆是蒋龙生帮扶的第二批孩子之一,这个不幸的孩子,出生仅28天母亲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患有严重脉管炎的父亲早已瘫痪多年。所有的家务活以及照顾父亲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当时年仅14岁的晓庆身上。
  初见李晓庆,蒋龙生怎么也看不出这个衣着破旧的孩子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回家后,那个弱小的身影一直在蒋龙生的脑海浮现,当晚他就联系上校长和村支书一同来到晓庆家。李家家徒四壁,晓庆父亲李自江独自坐在地上,其时天已很凉,他却因身体的疼痛而大汗淋漓。李自江见校长领来了警察,想站起来打声招呼,可怎么也直不起身。原来,李自江早在二十多岁就患有双脚疼痛难行的毛病,多年来为给他治腿疾,家里变卖家产,花光了几乎所有的积蓄。眼见李家凄凉的景象,蒋龙生心想,一定要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临走前他留下了身上所有的钱。
  经蒋龙生的多次努力,学校免去了晓庆的伙食费、住宿费以及部分学费。蒋龙生也常为晓庆购置好学习、生活所需,女孩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好景不长,因为父亲病情加重需要一大笔治疗费,懂事的晓庆不想再连累蒋叔叔,便决定辍学,去了一家工厂。蒋龙生知道后,找到晓庆,让她别再去打工,高中读不成咱就读职高,既能学到文化知识还能学会一门手艺。听了蒋龙生的建议,晓庆选择去服装学校学手艺。两年后晓庆职中毕业,蒋龙生仍为晓庆操心着,他觉得,孩子趁年轻多出去走走比较好,便建议晓庆出国打工,既能在外见识世面,也能多赚些钱。但是几万元的出国费用又从何而来呢?
  决心已下,蒋龙生向所有的朋友借遍了,终于凑齐了出国的费用。20093月,李晓庆通过劳务考试,去了日本。
  帮扶困难户脱贫致富
  2009年下半年,全县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角斜镇周庄村是县公安局的帮扶村。蒋龙生多次深入村中开展调研。通过走访村支部,蒋龙生得知该村一户名叫康存根的村民,是村里的特困户。已经做好思想准备的他,踏进康存根的家门,还是被康家的境况震惊了。修建于70年代的三间红砖瓦房,由于年久失修,屋顶已经残破。男主人患有严重的腰椎盘突出症,已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他的妻子智商较低,只能料理简单家务,唯一的女儿也于几年前去世,留下一子。
  频遭不幸的康家举步维艰,蒋龙生多次与老康谈心,鼓励他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常一起探寻发家致富的项目。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思量,老康有了初步设想:村里的车口是由村民承包经营的,以中南河为界划片承包,来年是新一轮承包期,他想与人合伙竞标河南片的3个车口。老康曾有过养鱼的经历,家门前又有一条天然河道,水质条件较好,好好经营,一年可以收益5千元。同时,若身体条件允许,他还能进行山羊和桑蚕养殖,但当下最紧缺的是先期投入资金。
  看到老康眼里燃起的希望和流露的担心,蒋龙生心里有了底,他说:资金的问题不要你操心,我这里有一万元,你可以把这钱作为启动资金,但每一分钱你都要用到刀刃上。我们力争三年翻建新房!贴心的话语说得老康心里热呼呼的,也坚定了他改变家庭落后面貌的决心。
  2010年年初,老康着手承包水面养鱼,投入了2000尾鱼苗,年底有望能收获1吨成品鱼。利用空余时间,老康又购进了25只种羊进行山羊繁殖,一段时间过去,就已经培育出小羊25只,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年底能达到60只的规模。通过春秋两季养蚕,老康也能获利3000元左右。老康说:只要我身体还行,掐指算算今年可以增收2万元。如今的老康不仅脱贫致富,还做起规模养殖,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羊专业户。(童国华 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