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慈善之光 征文竞赛】《芳 邻》

【信息时间: 2013-05-28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十多年前,由于旧城改造的原因,我们一家搬到西堤路尾周转房,周转房只有十四平方,一家四代五、六口人,比较拥挤。但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虽然,居住环境较差,人文环境却得天独厚,房子的窗外是大海,夜枕涛声,别具一般情趣。傍晚,我常常站在海堤上,观潮起潮落,白帆归来;听渔歌互答,鸟语亲昵,享受富有诗情画意的人生。
邻居周是我曾经的同事,那时我在一家瓷厂工作,我们在同一个班组工作。他十多岁时父母离异,过上没有家庭温暖的生活,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多次被送派出所。我离开工厂时,他正在劳教所服役。
世界有时就是这么小,真没想到,多年之后,我们成了邻居,他已经是了四个孩子的父亲。他没有正当职业,生活没有规律,属于夜猫子。有时一帮朋友到家里喝酒,一喝到通宵。我们邻里之间的关系还不错,空闲时,他也到我家喝茶、聊天。他对我母亲很尊重,我母亲也非常关心他的孩子,有什么吃的,总要留一份给他家那些孩子。有时候他妻子太忙,也帮带带孩子。
夏天,房子的天花板板面由于没有铺隔热板,阳光幅射,特别闷热。一天下午,邻居阿发在天花板的板面上加盖隔热设施,噪音极大。周正和他的哥儿们在家喝酒,他以阿发影响他家孩子休息为由,出来干预,两人发生了口角,邻居劝阻未果;只见周快步跑回家,从家里拿出一支“土枪”,气势汹汹直奔阿发家,他的哥儿们也同时亮出家伙,阿发马上关门,邻居也纷纷跑回家把门关上;周和他的那帮朋友有的砸门,有的拆窗,大吼大叫,扬言要“放阿发的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母亲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她走到周的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周兄,俗话说‘金邻居,银亲戚’,有缘份才能做邻居,鸡毛蒜皮的小事,何必要动这么大的肝火呢?不要由于一时的冲动,酿成大祸,来来来,到我家喝喝茶,消消气,待我跟阿发说说,干活不要在午休时间。”母亲明理的一席话,使周信服,他说:“就看在阿姆的份上,否则,这早死仔我今日就要把他的血放干……。”母亲的热心为人,遇事不慌,镇定自若,一时间被邻里传为佳话;邻居们对她也更加敬重。阿发一家非常感激,特地买了糖果到我家道谢,从此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金邻居。”
1998年,我搬了新家,虽只有70多平方,但一个小家庭相对于十四平方的大家庭,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也感到很满足,。搬家还未到一个星期,邻居家里就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那天傍晚九点多钟,邻居的李大哥马大姐正在看电视,忽然,马大姐感到身体不适,回到房里休息,过不了多久,开始处于休克状态,李大哥也顾不得了那么多,大力敲击我家的门;救人要紧,我三步并作两步走,丈夫拿来百花油等常用药,一看病人正口吐白沫,眼睛翻白,他说:“应马上送医院。”我们和李大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马大姐背到楼下“打的”送市二医院急诊室,虽经医生全力抢救,她的瞳孔已经扩散,医治无效。那个夜晚,我和爱人打电话通知她的亲戚,帮李大哥跑药房,忙得不可开交,等到她的亲戚们赶到,我才离开医院,已经是早晨五点多钟。在医院门口,碰到了母亲,母亲说,她挂心着马大姐,一夜未能合眼……
从此,我们成了“金邻居”,母亲和李大哥的母亲两位老人白天有空,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拉家常,两家人互相关照,互相帮助,和睦相处,非常融洽。我觉得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社会氛围都是要靠每一个人去努力营造,不是关靠空谈就能够实现的。

(广东汕头 黄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