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岁的丁勤富是南莫镇严马村37组人,上海市政协委员,现任上海智富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多年来,他情系家乡,乐善好施,深受家乡父老是高度赞誉。
1979年,年仅18岁的丁勤富高中毕业后便开始走上艰难的创业之路。他从泥瓦匠干起,后来逐步拉起了一支建筑施工队,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创业伊始,他就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在曲塘镇曲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顾立尧的牵线搭桥下,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他每年都拿出10多万元,资助该村兴办公益事业,前后持续10多年的时间。
“创造财富,帮助更多的人;搏击人生,造福整个社会。”这是丁勤富一直追求的目标。九十年代初,丁勤富进军上海。经过多年的打拼,他的事业越做越大,现已成为上海市建筑行业有名的领军人物。率先富裕起来的丁勤富时刻不忘家乡的建设和哺育自己长大的父老乡亲,他多次回乡积极发动和鼓励乡亲到上海从事建筑业,目前,仅南莫镇在上海智富集团从事建筑劳务人员就超过1000人,年劳务收入达3000多万元。
1992年,丁勤富回乡办事,看到村办小学门前的一条路道坑坑洼洼,行人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尤其是上学的孩子经常摔跟头。见此情景,他立即找到村里的负责人,拿出了一万元修路款。后来,村里用这笔钱将这条路建成了沙石路,乡亲们给此路取名为“爱生路”。当时的《中国少年报》和《南通教育报》都分别对丁勤富捐资修路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1998年,南莫镇严马村35组和37组之间修一条通连公路时,遇到了资金困难,丁勤富得知情况后,当即从上海寄回来8万元。
2006年是南莫镇交通建设事业大发展的一年。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丁勤富先后拿出56万元和20万元,资助严马村改造通村公路,改造危桥。他还委托他的二哥专程从上海赶回来,向镇大交通办公室捐赠了80万元,将已不能适应交通发展要求的泰东桥改造成了10多米宽的新桥。南莫镇政府为了表彰他的义举,将此桥以他公司的名字命名为“智富大桥”。《海安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
除了上述的捐资为家乡修路建桥外,对于支持家乡镇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或是逢年过节慰问五保老人、特困户,帮助弱势群体等,丁勤富总是慷慨解囊,为无助孤儿撑起明朗的天空,为贫困学生鼓起希望的风帆。南莫镇于桥村田某在一次意外中身亡,留下体弱多病的妻子和未成年的孩子,生活一下子失去了依靠。凭着田某以前在他公司里干过这一层关系,他一下子给孤儿寡母拿出了10万元,给母子俩送去了温暖真情。严马村2组的王江,34组的徐根善,37组的徐金生等都是智力有缺限的人,在当地是有名的贫困户。为了帮助他们,丁勤富把他们带到了上海,安排在自己公司里做一些打扫卫生、看门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年都付给他们上万元的工资。如今,这些人的家庭都以脱贫致富,生活越过越红火,不少人还砌了新房,娶了媳妇。他们都感激地说:“要不是丁老板帮我们,哪有我们的今天啊!”丁勤富每年还拿出上万元,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支付农作物机械收割的费用,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001年,海安县慈善协会向社会筹集善款。当丁勤富了解到筹集的资金将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时,一下子就拿出了40万元送到了协会。他说,自己就因为家中当时没有钱而没有读成大学,到现在都是个遗憾,就用这笔钱多资助几名贫困大学生,让他们替自己完成这一心愿吧。县慈善协会卢玉林会长对丁勤富的这种义举大加赞赏。
为慈善事业倾心尽力,为社会和谐发展添彩助阵。据不完全统计,仅2000年以来,丁勤富用于家乡慈善、公益事业的捐款就超过了200万元。他热心公益事业和支持家乡建设的善举、义举深受家乡群众的感谢和赞扬,“乐善好施,造福桑梓”、“热心公益,共创和谐”,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和家乡父老赠送给他的锦旗。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在丁勤富的公司考察时,听陪同的同志介绍他的慈善义举后,连连点头称赞,并与他一起合影留念。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感恩社会,回报家乡父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始终是丁勤富牢固不变的信念,如今,他正带着“将慈善进行到底”的勇气和决心,续写着他的人生辉煌。(南莫镇民政办: 谢立平、王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