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文化

【慈善之光 征文竞赛】为困难学子撑起一片天

【信息时间: 2013-05-07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总记得几件师生携手挽救困难学子生命的慈善故事。
“肝移植患者要想术后长期生存都很不容易,可有一位患者,不仅生存下来了,还怀孕生下了孩子。现在,这名冒险的妈妈带着自己出生刚3天的女儿正住在省人民医院产科病房。8年前,她在这家医院接受了肝移植手术。”这是2009年我省媒体曾经报道的《江苏第一例肝移植术后生子》的新闻,故事的主人公叫丁月梅,是我县大公镇仲洋村人。1999年,我被分配到北凌初中工作,任教初一(4)班,小丁同学也在这一年进入学校读初一,在(2)班。闲暇之余,在办公室聊天的时候,她所在班级的老师说班上有一位学生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叫不出名,更不知道有多严重了。进入初二之后,老师们渐渐发觉这位学生病情加重了,原来是肝豆状核变性疾病造成肝功能衰竭,急需进行肝移植手术,否则幼小的花朵就会凋零。巨额的医疗费用对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北凌初中校长室立即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大家慷慨解囊,但杯水车薪只能解燃眉之急,怎么办?学校随即决定向西场片区的兄弟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发去倡议。一场牵动四乡八邻的捐款献爱心热潮立即在海安东部乡村展开。省人民医院对我省首例肝移植手术也极为重视,并为小丁同学减免了很多费用。手术成功了,众人的努力、社会的关爱给了小丁第二次生的希望,并让她实现了做妈妈的心愿。
储莹莹,曾经是我的学生,生世坎坷。父母离异后,她随母亲共同生活。不久,母亲又患病去世,她就随外公、外婆生活。外公去世后,她只得与外婆相依为命。可怜的孩子在20038月,又患上了白血病,急需住院治疗,一场挽救生命的行动又迅速在北凌初中校园发起,并再次纠结着西场片区人们的心。为了能够让小储同学尽快得到治疗,早日重返校园,学校在尽自身全部力量的情况下,又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储俊、储新、仲庆华等老师更是多次跑县、镇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县政府领导亲自登门送上善款、爱心法官主动捐款、西场中学校长亲自将全校师生的捐款送到学校……一份份爱心款犹如一股股暖流迅速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小储同学的身上。及时的治疗让小储同学转危为安,并逐渐康复。令人欣慰的是,小储也于前年步入婚姻的殿堂,与常人一样,建立起幸福的小家庭。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2012417,大公初中师生一个个走到捐款箱前表达全校师生对吴春祥同学的一份关爱。小吴同学是学校八年级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突感头痛,经县人民医院检查发现颅内出血,医生建议转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治疗,需要上万元治疗费。而该生家庭较为贫困,父亲是植物人,母亲已经改嫁异地多年,平常仅靠七十多岁的爷爷维持家庭生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以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带着对小吴同学满腔的爱,向全体师生发出了献爱心倡议。短短的几天时间之内,师生们爱心捐款万余元。一份份小小的爱心汇成巨大的爱的力量。现在,小吴同学已经痊愈,又继续坐在教室里面愉快地读书,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享受着美好、快乐的中学时光。 
困难学子有着各不相同的处境,但人们的慈善之心是一样的。目睹一些贫困学子为一点可怜的生活费用发愁,部分学生因生病而无钱医治,我越发感到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可贵。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些困难学子,为他们奔走呼号,向全社会发出爱的呼唤,召唤人性和道义的回归。如今,政府补助惠及更多困难学子、爱心春蕾班遍布我县每所乡镇、希望工程助学一直在行动、爱心企业和人士进行一对一直接帮扶……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为困难学子撑起一片天,撑起他们的美好未来。每当看到我们的努力换来生病学生得以救助、困难学子重返校园,看到饱受苦难的他们再次露出幸福笑容的时候,我真心的感到大爱无痕,爱心无价,更有“慈善”二字在心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