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之光征文·
低调慈善
家居李堡镇丁所村2组的安松鹤先生改革开放后就外出打拼做煤炭生意,20多年事业有成,在北京兴家置业。2008年回家料理父亲“后事”时,既为家乡的巨大变化而高兴,又为家乡的美中不足而痛惜。因为他所居住的丁所村2组有50多户乡亲分居在两条小河的内侧,成纵队排列,住宅旁的大路虽然较宽,但是泥路,人们出行很不方便,特别是收获季节遇有下雨天,道路坎坷泥泞,行走更为困难,人们怨恨:“人家那里有路有桥,我们这里下起雨来犹如下阴朝。”安松鹤看在眼里,想在心里,给乡村们修两条水泥路行不?当他把这一想法悄悄地告诉村组干部时,当即得到村组干部的赞扬,大家纷纷献计献策。你测绘路线,他联系施工工程队,半个多月的时间,两条500多米长4米宽16厘米厚的水泥大道筑成了。一不做二不休,安松鹤又请来电工师傅在水泥路边安装了路灯,一边30根电杆高高矗立,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把每家每户照得通亮,成了丁所村的最佳亮点。在路灯杆的间隔下又搞起了绿化,栽上各种花草。春天,这里杜鹃花、茶花通红;夏天,这里月季花怒放;秋天,这里桂花飘香。几年过去了,绿树虽还没有成林成荫,但已引来了小鸟在树上筑巢安家。本组80多岁的大爷陈福仪竖起了大拇指:“狗小(安松鹤的乳名)真不简单,发家不忘乡亲,一次花了50多万给我们造了路,安装了路灯,这几年连路灯的电费都是他给的。”这两条水泥路,不仅现在成了本组村民出行、生产的金光大道,也是丁所小集镇退休职工晚上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偶儿,安松鹤也回老家看看,人们赞扬他,说他慷慨解囊,修桥补路,喜做善事,造福桑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本地难得的“活菩萨”。他连忙摆摆手,摇摇头:修桥补路这类事古人老早就做过了,值不得说,值不得说。
作者通联:李堡镇丁所村1组退休教师 陈宝银